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定向降准”不是政策转向的风向标

http://www.CRNTT.com   2014-06-12 08:42:37  


央行两个月内第二次使用“定向降准”的调控手段
  中评社北京6月12日讯/6月9日晚间央行宣布,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两个月内第二次使用“定向降准”的调控手段。

  新京报发表社论分析,作为最近两年仅使用过三次的调控工具,“定向降准”引发了两极化的解读。那么,“定向降准”到底是什么样的风向标?

  首先,“定向降准”不是政策转向放开刺激的风向标。尽管定向降准覆盖大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但四大行和主要股份制银行不符合“定向降准”的资质,这也就意味着最强大的信贷方不参与其中,而“定向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很可能不足千亿。实际上,即使不是“定向降准”而是全面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也不过3500亿元。真是经济到了需要强刺激的时候,一次全面降准都算小手笔。

  其次,“定向降准”是表明现阶段不会全面降准降息的风向标。尽管全面降息降准是短期提振经济最有效的工具,但同时也是让经济长期陷入委顿的有效工具。一方面,由于差别化贷款利率的存在,假如全面释放流动性,结果只能是一个:国有企业将获得优惠利率贷款,而嗷嗷待哺的中小微企业要么获得高成本贷款要么继续一无所获。但“补强不补弱”最终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失衡。另一方面,全面释放流动性会导致贷款无法定向,并习惯性地流向从房地产到“三高”行业中,不仅不能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问题,还会阻滞必要的经济结构调整进程,进一步加剧几乎已在所有行业出现的高库存问题。

  或许,正是出于种种两难考量,出现了央行与其他部委之间就货币政策进行博弈的传闻。即使确实存在争议,也属正常。过去高频率使用皆大欢喜的货币政策工具,而低速度推进财税机制等深水区改革,这之间的不协调,已经显示出了许多副作用。因此,对于货币工具的使用,多一些争论多一些慎重没什么不好。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