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铁杆球迷亲历的“中国时刻”

http://www.CRNTT.com   2014-06-30 13:57:39  


 
  1957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杯预选赛就被淘汰,此后,由于政治因素,与世界杯一直处于隔断状态。时隔21年,中国人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到世界杯,外部世界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对于这代经历了“文革”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最为直接的冲击。因此,1978年的世界杯被认为是中国球迷的启蒙时刻。自此之后,在中国,体育运动和国家荣誉的联系便开始植根于民族情结。尤其是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后,“振兴中华”成为全民口号,被激发起来的民族情绪更加强烈地投射在了中国足球身上。

热情的顶点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队参加了世界杯预选赛。这是1979年国际足联接纳中国后的第一次比赛,球员和球迷都高度紧张。1981年1月在香港举行的小组赛决赛中,中国以2︰0战胜了朝鲜。“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队赢了朝鲜,黄向东的一脚进球让我觉得,原来中国队也可以远射。以前打友谊赛的时候,中国队也没有赢过朝鲜,当时的朝鲜在亚洲是强队,1966年世界杯的时候曾经打进过八强,可以说在亚洲很有名气了。”赵京说,赢得了这场比赛完全点燃了中国人对冲击世界杯的期待和对足球的热情。

  直到1994年,中国开始建立职业联赛制度。甲A联赛开启的中国足球职业化道路成了世界杯情结的替代品和情绪释放口。原来只能看意甲的中国人开始热衷于本土联赛。经历了80年代民族失落感的中国人开始重新热爱足球。然而,甲A联赛火爆的场面并没有支撑多久,假球、黑哨开始横行,限制外援也降低了比赛的精彩度。1999年的“渝沈之战”更是让中国足球恶名昭着。“这起假球案件对球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赵京说,也就是从那以后,他们这些球迷开始明白,足球是一个游戏,中国足球若不按规则玩,就不可能出线。2002年出线,完全是90年代初累积的基础,注定了只是昙花一现。

梦想到来后的失落

  2002年韩日世界杯是赵京球迷生涯的转折点。“从小就有一个愿望,中国如果进入世界杯决赛圈,一定要去看,当梦想终于实现的时候,觉得也不过如此,挺没劲的。”赵京说,这看起来真像一个讽刺。2002年世界杯前夕,他托韩国的朋友买票,3场比赛都一票难求。原本他已经放弃了亲临现场的打算,但是前两场惨败的中国队使中国球迷的热情降到了冰点,到了第三场就有很多退票了。赵京这才有了去韩国的机会。与土耳其的比赛在前20分钟被连进两球,这让他彻底没了兴致,接下来的其他比赛也无心再看。

  伴随着中国队在接下来的12年中持续低迷,不仅无缘亚洲十强,在世界足球排名中的位置也下滑到100位之后,像赵京这样老一代的球迷也开始不再那么狂热地看待足球和国家崛起之间的关系。而新一代的球迷成长于中国经济在世界版图中的地位极速变强的时期。理性看待中国足球和它无法完成中国人世纪梦想的体制性原因被更多讨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