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阶段转换是中国当前经济最重要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14-07-16 09:11:43  


 

  过渡阶段的突出表现:割裂和三个自循环

  文章分析,在系统转换的过渡阶段,中国经济表现出既不同于原有系统的运行特征,也不同于拟转换成系统的运行特征,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集中表现为各种割裂,呈现出各种“乱象”:经济供给与需求的割裂,经济的管理体系与运行体系的割裂,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割裂,风险收益的获得者与最重承担者的割裂(治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体系),等等。

  基于当前存在的多种割裂,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三个自循环系统。一个是由外贸领域、国际房地产和消费市场、外汇储备运用构成的国际经济大循环。

  不论是国际大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土地财政——房地产——影子银行”循环,抑或是过剩产能循环,都是中国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一部分,其快速发展都推动了GDP的增长。2002年-2008年,国际大循环与“土地——房地产——金融”循环共同支撑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GDP增速超过10%。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给中国的出口行业带来沉重打击,大量出口行业倒闭退出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出口行业的水分。但随着经济的恢复,仍存在套利套汇而催生的虚假贸易的自循环。2013年5月打击虚假贸易融资,2014年初的人民币汇率贬值,进一步挤出了这部分非实体经济因素支撑的出口贸易。为了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中国维持了“土地财政——房地产——影子银行”循环,保持了经济增速的平稳,但也使得中国经济增速下了一个台阶。

  从这三个自循环来看,都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国际大循环顺应新一轮全球化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土地财政——房地产——影子银行”循环则与城镇化、消费升级和金融转型相吻合,是内需驱动的一部分。过剩产能循环则与提高行业集中度,与产业的升级相吻合。因此,这些自循环都是中国结构调整的一部分,但显然这些自循环由于都基于某种或某些割裂,已超越了正常的结构调整,出现过度发展,带来可持续问题。

  重新评估转轨时期各类政策工具的空间

  文章提出,为应对经济转轨,中国需要四类政策。一是纠正市场上对政府和央行无限救助的预期,实施合适的货币和金融政策,抑制金融体系的过度扩张。二是需要为实体经济的“去杠杆”过程的兼并重组、失业救助等提供必要的政策条件。三是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新的投资创造条件。四是要有切断金融调整的方案以及应对经济“去杠杆”过程的负面冲击,包括社会稳定、扩大内需和金融风险化解的预案。这个过程,关键是合理引导并调整市场预期,使预期调整和去杠杆过程较为平稳。

  但在这一过程中,重新评估各类政策空间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中国当前面临的是重大的经济转轨,并不是一般经济周期,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政策,需要从战略高度来评估动用现有资源的收益。中国长期的经济积累,如果能有助于顺畅地渡过经济转轨挑战,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1.纸币社会与国家福利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彻底进入纸币社会。纸币社会与国家福利制度的相结合,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宏观调控的限度。经济运行的本质,是通过物的生产和消费,维持人的存在。现代经济体利用市场体系,通过利润、工资等方式分配最终产品,从而产生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持续不断维持经济体的正向激励,政府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方式,向经济体注入额外的现金流,从而带来额外的利润和工资的增长。在相对价格此起彼伏的过程中实现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但不断向经济体注入额外的纸币,又会推动绝对价格的持续上涨,从而损害市场失败者和弱势者的生存能力,国家又通过福利制度来维持社会系统的稳定。纸币社会和福利制度的组合,使得国家可以在不引起社会混乱(因分配问题导致最低收入群体的反抗)的情况下,不断通过收入重新分配的方式(货币投放引起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直接通过价格在不同领域的不同涨幅实现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在引起资产泡沫并破灭的情况下,通过资产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实现财富的再分配,并通过隔离金融调整的方式,避免实体经济的过度调整)保持经济体的活力。只要拥有社会信任,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将比实物货币时期更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