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户籍改革的经济发展红利 | |
http://www.CRNTT.com 2014-07-22 09:04:29 |
中国青年报发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代欣文章表示,这是多年来,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表述最全面、指向最明确的一次。那么,这一举措,是不是意味着离《政府工作报告(2014)》提出的“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的愿景,更近一步了呢?如果仔细梳理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脉络,不难发现,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一方面体现出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还展示出增长方式转变和民众福利改进的历史脚步。 户籍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由之路 文章分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中国现行的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既是人口流动的管理政策,也是产生不均等公共服务的根源。长期以来,城市居民较之农村居民可以享有相对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更容易获得良好就业、晋升机会和卫生、健康保障。 这些与社会福利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不均衡分布,确有客观原因:一是中国城市人口聚集度高,具有规模化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现实条件;二是经济发展阶段与各地可支配财力等制约,造成了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还清历史欠账,真正实现无差别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教育资源为例,相对于农村,中国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绝对数量、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和师生比等指标,数倍于相邻农村地区。即使在大中城市的周边区县,基础教育质量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思路:第一是直接通过财政补贴,提高教育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第二是实现区域间的教育资源再配置,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规模化,重点解决已经进城的农村居民子女的入学入托问题。此两条路径实现的前提,就是要破除现行户籍制度下的城乡分治,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深化户籍改革将是一项长期的、差异化的系统工程。从客观上看,中国排名世界第二的GDP总水平和超过13万亿元的财政收入总规模,能够为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特别是其背后,亟待实现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保障。 但也应看到,与国防、外交等公共产品不同,中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和个体差异。各大中城市需要解决的户籍人口问题,以及所需的财政资金规模及本地财政状况,也都存在显着不同。根据张力和吴开亚两位学者的测算,折算货币价值的基本公共服务年度均值:排名第一的北京市为28769元/户口,排名最末的是西宁市5413元/户口。北京、深圳、上海、天津、杭州、苏州、宁波、哈尔滨和南京,这9个城市每个户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年度均值过万元,全国平均值则为8848.67元/户口,中位数值为7077元/户口。如此情况下的户籍制度改革,很可能不是给农村居民签发城市户籍证就完事,而是要依据各地的落户成本、可支配财力状况、及城市基础设施乃至环境承载能力,科学测算并系统规划户籍制度改革的差异化路线图。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