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民企发债规模萎缩背后的思考 | |
http://www.CRNTT.com 2014-09-29 08:45:31 |
民营企业风险特征 文章分析,债券市场是一个理性市场,除了客观因素,民营企业本身存在的一些风险特质也是债券市场呈现更多国企偏好特征的原因。 民营企业相比国企在经营、管理和外部环境等方面风险暴露较多,在盈利能力下滑和外部融资渠道收窄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评级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评级相对更为谨慎。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经营效率、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过度依赖单一控制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对实际控制人依赖度很高,若实际控制人出现问题,企业正常经营将受到严重打击。以华通路桥为例,其本身经营及财务表现均正常,但由于其董事长突然被调查从而引发一场兑付危机。 二是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更容易出现投资冲动。民营企业往往财产所有权、经营决策权、人事控制权集中,实际控制人多为集权管理,个人权威的主观决策模式易出现决策失误。以江西赛维和熔盛重工为例,均是在行情较好时大规模投入(一个涉及光伏行业,一个涉及造船业),而随着行情的急转直下,公司经营状况也迅速恶化,偿债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第三,缺乏隐性担保。国有企业,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往往被市场视为背后有政府的隐性担保。在经营受到打击、风险加大及债务危机时,获得政府救助的可能性远高于民营企业。比如国有企业新中基公司虽然自身经营出现问题已无法独立偿还债务,但由于其发行的“11新中基CP001”有第一大股东农六师国资公司进行兜底,最终得以平稳兑付。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民营企业发行的“12津天联”虽有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但由于担保公司本身深陷债务危机,使得担保成为一纸空文。 第四,关联交易情况严重。民营企业往往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较多,但并非发债主体的并表资产,资产边界界定不清,且相关企业之间关联交易规模较大,存在收入或利润转移现象。 第五,管理制度不健全。民营企业管理制度问题尤其体现在财务管理行为不规范(比如违规拆借、担保)、信息透明度差、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时性有待提升,互保、圈保行为较多,或有负债风险相对较高,且债务资本结构多不合理,对财务风险重视不足。 第六,缺乏资源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垄断性行业的难度大,一般从事的是竞争性行业,行业风险相对较高,抵抗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弱。今年以来出现的多起信用事件,所涉及的行业多为化工、太阳能等充分竞争行业。 如何逆转 文章提出,2014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发文,旨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从债券市场发展看,应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鼓励更多小规模的企业进入市场、丰富发债企业主体。对此,各级市场参与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客观对待信用风险暴露,引入高风险投资者。一个健康的债券市场,违约现象是正常的,市场投资者也逐步认识和接受,这为扩充资质相对较差的发行主体进入市场提供了基础;同时市场对高风险高收益债券是有需求的,银行间市场应培育多元化的投资者,适当引入投机类投资者,使投资者在多样化的市场中自主寻求风险和收益的均衡,也是促进市场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丙类户的展开,将会有更多的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加入投资主体,一二级债券市场有望活跃。 其次,政府适当参股民营企业或设立扶持基金。可以考虑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直接支持,包括由地方政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或者股权投资基金,适度对民营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树立市场信心;或者设立政府扶持基金,对民营企业发债进行贴息,直接降低民营企业发债成本。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