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上海自贸区金改周年考

http://www.CRNTT.com   2014-10-09 10:31:57  


 
负面清单上的金融监管
 
  李克强指着空出大半的橙色桌面说,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
 
  这是9月18日发生在上海自贸区的一幕。据官方媒体报道,9月18日,上海自贸区用3张桌面向总理展示负面清单管理的探索:绿色桌面堆满改革前限制措施的186份文件,蓝色桌面摆着被调整的151份文件,橙色桌面上是目前留存的35份文件。
 
  7月1日,2014版负面清单正式发布。发布伊始,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就声称“失望”。欧盟商会副会长、上海分会主席斯蒂芬•赛克则给予支持,负面清单“瘦身”,“是向正确的方向迈出了鼓舞人心的一步”,“重新巩固了欧企对中国有关上海自贸区承诺的信心”。
 
  所谓负面清单—即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其实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在这个名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
 
  “实施正面清单可以分类指导外商投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弊端。”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指出,一个弊端是效率低下,企业的合同章程必须在走完所有审批流程之日起才能生效,另一个弊端是审批制的灰色地带太大,容易产生寻租现象。
 
  上海自贸区一年的运行,外资企业的入驻情况备受外界关注。艾宝俊在9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9月15日,上海自贸区共新设企业12266家,其中外资企业1677家,占13.7%。对于负面清单未来的开放领域,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红军指出,目前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在金融、保险、培训、教育服务领域的开放力度不大,今后应该进一步开放。
 
  “现代金融市场是一个法制条件的金融市场,它离不开金融监管。”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中国境内金融市场而言,金融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等的转型,是实现金融交易可兑换的一个重要市场条件,必须要实行负面清单基础上的金融监管。
 
  作为金融外企的代表之一,花旗银行9月26日表示,跨境金融业务已成为该行在上海自贸区支行的主要增长点,并总结出上海自贸区企业的三大诉求:控制业务风险、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以及操作便利。
 
  上海市银监局近期发布的《上海银行业创新报告》显示,上海银行业支持自贸区建设的创新成果就有29个。花旗中国有关负责人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自该行上海自贸区支行成立以来,自贸区支行的客户量和存款量显着增长,跨境业务更成为主要增长点,占支行交易总额的80%以上。
 
  最新数据还比较乐观。上海自贸区开业近一年来,新设金融及类金融机构等超过3000家,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累计发布51条金融支持自贸区的意见和13项实施细则。截至8月末,上海自贸区内新设持牌类金融机构87家,类金融机构453家,金融信息服务公司296家,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2179家,共计3015家,占新设企业总数的25%。
 
  而上海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向全国推广的过程中,可能并非仅推广一张负面清单,而是一整套管理模式。“对于一张负面清单来说,最难的是管理措施的透明。”艾宝俊说,“目前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中特别管理措施由50多条不透明的管理措施已经压缩到25条,这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来说是很大的进步。”
 
  而负面清单管理,留给金融开放的空间有多大?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依然保持清醒,一旦未来利率和汇率以及资本账户完全开放,那些持观望态度、没有准备好的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就会陷入到谋求“高收益”的短期盈利的陷阱中,而海外热钱也恰恰会在那时乘虚而入,火上加油。
 
  孙立坚最担心的就是,这很有可能导致上海自贸区先会发生“金融脱离实体经济”那种“非理性繁荣”的局面,而不是政府所期待的、通过上海自贸区建设来形成中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种可持续的开放模式,“而最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是否能够坚持做到金融开放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密切匹配的状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