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中国政治中的“群众路线”

http://www.CRNTT.com   2014-11-04 09:22:59  


 
  另一个观念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非常流行的“行政吸纳政治”。这个概念主要用于解释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行政经验,因为政府能够提供充分的社会服务,就不需通过西方那样的政治了。这实在是误解。香港在港英时期不需要政治,因为香港的政治由伦敦说了算,香港人毫无权利去谈论、参与政治,香港的公务系统只是执行英国人的政治意志。在新加坡,尽管行政效率非常高,但其背后就是政治。李光耀之所以能够对国家进行有效治理,是因为他是最讲政治的。只不过是新加坡的政治主要表现为制度和专业主义。新加坡的很多组织形式,都有当时共产党组织的影子,只不过表现为法治形式。因此,群众路线在新加坡高度制度化,部长和议员每周定期要接见和解决选民所面临的问题。在民主政治下,只有到了选举的时候,政治人物为了选票,才开始和社会接触。但新加坡的执政党和群众的互动是每时每刻的。当然,加坡的群众路线体现在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行政效率最高,也不能吸纳政治;相反,高效率的行政,必须基于有效的政治之上。

  同样重要的是群众路线的制度体现。这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仍然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既要专业化也要讲政治

  首先是群众路线必须在制度上体现党的性质。中共是中国政治的核心,党管政治,因此党应当是联系群众的工具,必须是群众中间先进的部分,否则执政党的合法性就会成为大问题。如果说民主社会,政治官员的合法性是民众的投票“投”出来的,中国政治官员的合法性,应当是走群众路线“走”出来的。这方面,中共在录用政治官员时,需要考虑到群众自下而上的评估(而非仅是党内的评估),并且需要制度化。1980年代提出干部“四化”,即革命、年轻、知识和专业化。从制度层面来说,后三项比较容易量化,实践上也得到了强调,但第一项最重要的却被忽视。当然,在建设年代,对“革命化”应当做不一样的解释,主要是干部要懂政治,也就是群众路线,深刻理解他们的权力来自群众,要向群众负责。政治官员没有专业化和知识化不行,但不讲政治也不行。

  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是政治和行政的相对分离。政治强调路线方向,讲人民的满意和国家的长远利益,而行政强调政策执行,讲效率。在行政方面,专业主义非常重要。这一块,现在仍然存在着政治化过度的现象,需要减少政治化的程度。司法、教育、文化等等领域的政治性仍然过度,而专业主义不够。但在政治领域(主要是党务领域),则应当要更多的扁平化。不仅要在党的高层和基层之间,也要在党的高层和普通群众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表现在组织构架上,就需要把政治系统和行政系统区分开来;表现在人事制度上,应当把培养政治人才和官僚人才(公务员)的制度区分开来。目前用培养官僚的办法来培养党的官员,很难培养出好的干部来。

  在政策层面,群众路线要求政策研究和决策的相对分离。现在,政策研究和决策部门几乎是同一批人。党的政策研究必须走向社会,研究者不需要任何行政或党内的级别。一旦具有了级别,就很难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走出衙门,研究者都被社会视为官员(他们实际上就是官员),没有人会给他们讲真话;同时,高级别的官员也很难接触到基层群众。

  在政党内部,也需要实现精英化和群众化之间的平衡。在和平执政时期,政党的精英化不可避免,也就是列宁所说的“先锋队”的角色,但群众化也不可被忽视。对中共来说,问题是如何使用好庞大的党员队伍,尤其在基层。这里可能就要区分干部党员和普通党员。在新加坡,干部党员(也就是精英)一般都是在政府担任政治要职,而基层党员或者普通党员,就是执政党和社会的关联点,两者配合和结合得非常好。中国这方面仍然有很多改善的空间,尤其是对普通党员的使用上。在现行体制下,大量的普通党员是被边缘化的,没有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