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从能源“革命”看中国能源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4-12-02 09:06:38  


 
  郑新业:新能源开发,特别是所谓的风电和太阳能电力,一直是政府过去十年的一个主要努力方向。但是从结果看,并没有什么帮助,那点发电量不能满足能源需求于万一。而且新能源并不便宜,虽然从发电成本看,似乎是便宜。但是从整个供电系统看,如果这些新能源有限电力生产要供电上网,输配成本非常高。再看核电,发电能力有保证,目前看成本也很低。但是如果考虑到核废料的处理,成本还是被低估了,而且从全球来看,目前核废料还是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核电最大的麻烦还是推广难,核电收益较为隐性,但是核电损失则较为显性。核电客观发生事故的概率非常低,但是主观意愿认识上的事故概率非常高。同样核电造成的客观损失很小,但是主观损失判断则很大,特别是精神紧张造成的损失大。如果处理不好,核电的命运很可能和PX一样。核电的命运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推广核电,政府必须要做体制性变化,从立法到政策贯彻都要有全面的变化。不要认为沟通教育可以解决问题,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核电问题上,很多人是“无法教育”的。核电接受度和教育程度呈正U形,教育水平低和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接受程度都很高。但是教育水平居于中间水平的,最为排斥核电。再者,目前中国政府的核电政策,既要推广核电,又要扶持核电制造业,这两个目标之间是有冲突的。是否可以在核电产业上复制高铁模式,这其中必然有些取舍。所以目前的现状就是,未来哪种能源既能满足需求,又比较清洁,而且还比较便宜。不敢说没有,但是至少是不知道的。

  立足现实看能源改革方向

  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立足现实,对未来中国能源供需做出规划呢?

  郑新业:从需求看,我们至少要对未来20年的能源需求做个估算。现在回过头去看2002年对中国未来十年的能源计算,当时都估计到了2010年左右的时候,中国能源年均量是20亿吨标准煤,但事实上消耗是32亿吨。所以以历史数据来做参照,很难估算未来的变化。过去十年能源消耗大幅度攀升,到底是因为加入WTO之后带来的出口猛增,还是因为城市化带来的房地产开发激增导致的,或是基础设施投资增强导致的。至少这三个原因都是我们预计之外的,未来还能继续吗?恐怕这种结构驱动因素也不会继续下去了。我们的总能源消耗不会这样高增长下去,GDP大国未必就是能源消耗大国。所以我们的能源供给压力并没有那么大,能源改革有比较充分的空间。另外必须要注意到,从能源的供给端来看,煤依然是我们的主体能源。过去几十年里无论能源供给怎么变动,煤都占我们的能源消费比重的70%以上。这一非常稳定的比例实际告诉我们,能源结构并不能有所谓的改善。从需求侧来看,制造业一直占60%以上,居民消费量很低,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到现在,最多不过在15%左右。那么能源改革也好,电力改革也好,必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做出顶层设计,确定目标。

  问:那么能源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目前能源局正在深圳推动输配电改革,这会给能源改革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郑新业:保证能源供给仍然是第一目标,兼顾污染治理、竞争力提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市场化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并非目标本身。目前电力改革应该说是整个能源改革的杠杆改革,输配电市场化,放开市场准入等多项之前停滞的改革准备继续推动。但是必须要先搞清楚改革的核心目的和内容,否则又会像十年前那样再次改革停滞。我个人以为,电改的核心内容就是发现真实成本。所以我认为深圳不是一个好的改革样本。我们现在电力供给结构三大块,火电、新能源含核电,以及水电,其中火电是主力。中间是电网,既独家买断电厂电力供给,又独家卖给消费端。消费结构也分为三块,企业消费、商业和事业单位消费、居民消费。除此外还有一些自备电站和分布式电站。居民消费又分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偏远地区的特殊保障服务。目前改革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大客户直供。也就是发电能力强的电厂,主要是火电,向需求量大的制造业企业直供电,这相当于将电网高速公路化。现在打破电网的垄断似乎是各界比较一致的目标,但是请注意,电网的垄断是一个热山芋,打破之后不知道会烫着谁。我相信未来电力供给没有问题,那么能不能解决污染,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保证居民消费呢?大客户直供,会加大污染,保护高耗能企业,不会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高耗能产业继续做大,还会冲击我们的产业结构改革目标。

  问:这会对电网目前的垄断地位造成冲击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