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双输的北京“以业控人”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5-04-11 07:45:33  


 
  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占了北京的便宜?假设原来地铁安检员岗位的工资是3000元,为了吸引北京户籍居民就业,政府给予这个岗位500元的财政补贴。9000位地铁安检员,如果全都是非京籍户口,那么共需要财政支出2700万元;如果全换成京籍职工,则需要耗费3150万元。如果被换上的京籍职工并不比原来的职工有着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那政府为什么要多掏415万元?而这样的成本最终则要由北京市的纳税人承担。

  换句话说,非京籍职工涌入北京,表面上是抢了京籍居民的岗位,实际上则是替北京市减轻了财政支出,而被减少的财政支出则可以通过其他的惠民措施返还给北京市民。当然,那些非京籍地铁安检员也是受益者,因为他们在北京收获了就业,而且工资要比原籍高。就此而言,更多的非京籍居民涌入北京实际上是一个双赢的结局,远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北京市政府补贴非京籍居民。

  当然还有人会说,如果没有非京籍居民来参与竞争,这些岗位本来是可以给京籍居民的,正是非京籍居民的涌入,无序的竞争使得工资降到了3000元,而这个岗位本来的工资可能是要3500元。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也经不住推敲。假设真的存在这种情况,那么大量非京籍就业人数一定会影响京籍居民的就业率。但从数据来看,并不存在这种现象。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中,北京以1.31%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垫底,而另外三个城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4.2%、2.26%和2.4%。换句话说,大量的非京籍就业并未影响京籍居民就业,至少证明了非京籍居民和京籍居民之间在就业竞争上并不是零和游戏。

  以上的论证如成立,北京市政府优先解决一部分需要转移就业的本地户籍人口的举措,从经济学上说就可能是错了。这是一个损人也不利己的政策。至于这是不是涉及就业歧视,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