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刘乃强:香港政经困局如何解决?

http://www.CRNTT.com   2015-06-21 00:14:28  


 
  过去中央对香港(以及台湾)的种种优惠政策,都着眼于商人,一般市民大众分不到国家发展的红利,反而起了仇商的心理,进而仇视大陆和大陆人。

  一般市民追求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份好工:一份能养家,过着有尊严的生活,有向上流动的机会的工。“中国梦”的红利要通过第一次分配落到最多人身上,之后特区政府要通过更积极进取的第二次再分配,提供安全网,和进一步抹平社会的不公。

  如果我们同意香港的经济问题出于空洞化,出路就是把它再充实化。很多人误把再充实化等同于再工业化,但是香港基本上已经再无工业化的条件,只有极少数产品能继续在香港生产。其中一个例子是食品加工,因为它首先在本地市场,其次一些有本土特色的食品如腊肠、月饼等,香港制造已建立了颇有竞争力的品牌,可以占领内地较高价市场。

  对于香港再充实化的问题,其实《珠三角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已经一早便提出了“错位发展”这方向。《纲要》已经放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当中,只是港人和特区政府从来都不当它是一回事而已。这论述从现代价值链管理的角度出发,其实所谓工业,它的“制造”部份,亦即是从原料转化为成品这工序群,其增值只占价值链的极小部份,其余包括研发、设计、采购等等一直到物流,金融,都是我们称之为“服务”的环节。其实除了“制造”部份,香港事实上仍吃很大的一片,所以才有madeinHongKong(“香港制造”)和madebyHongKong(暂译为“香港统造”)之说。但是随着香港这边三十多年不作为的结果,香港主导的“香港统造”也在衰落中。

  要扭转这局面,特区政府需要有真正有配套支持的产业政策。曾荫权年代的什么“六大优势产业”,我当时就批评说这是“没有产业政策的产业政策”,只是说在嘴皮上的。梁振英坚持要设科技局,其实也有点产业政策的味道,也想真的投放资源去发展。只是严格来说,不论内地流行的“高新科技”也好,或者董建华自创的“创新科技”(innovationandtechnology严格来说应该是“创新及科技”)也好,“科技”一词太笼统,说不上是一门产业。我们需要更细致的探讨,香港需要支持发展的比如是“生物科技研发”、“网路科技应用”之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