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两岸学者:日据时期文化力量间的纠葛

http://www.CRNTT.com   2015-10-30 09:38:46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臧涵摄)
  中评社厦门10月30日电(记者 臧涵)29日,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务院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等主办的“台湾文学的抗日意识与原乡情怀——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开幕。两岸学者们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台湾抗日家属协进会会员叶蔚南向大家讲述了父亲叶荣钟的祖国意识,他说,中国固有的历史文化因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台湾而隔绝,但是,父亲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在他两次赴日留学中,参加了林献堂先生所领导的抗日运动,同时,他也在一九二九年写了三万余字的《中国新文学概观》,日后,他自谦是初生之犊之作,充份表现父亲的求知欲和对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注,他并没有忘却了中国人的身份,甘作日本人的顺民。

  “一九四六年九月,台湾光复重归祖国怀抱的隔年,父亲参加了由丘念台先生鼓吹,林献堂先生所领导的‘台湾光复致敬团’,于八月二十九日由台北飞抵上海,展开了为期四十余天的祖国之旅。到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赴西安欲祭拜黄帝陵。”叶蔚南说,自甲午割台后,台湾人民历经了武装抗日、非武装抗日凡五十年,这些当时的遗民得以祭拜黄帝陵,认祖归宗,自有其历史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台港澳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张重岗表示,台湾的被割让,使得之前相对整一的台湾社会遭到分化:台人的文化空间被极度地挤压,日本殖民者则通过各种法律、规则的颁布来确立自己的文化霸权;此后,随着大陆新文学和新文化的引入,台湾的社会生活中又增加一股新生力量,等等。诸多文化力量之间的纠葛,直接影响到台湾诗社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反过来,诗社的变迁同样映照着台湾社会和文化的走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