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智库杂志:两岸社会交流 面临何种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5-12-17 00:08:00  


 
  第四,民进党以“公民社会”作为处理两岸关系的新语言,无法成为两岸社会的共识。2013年民进党第四场对中政策扩大会议的结论认为,民进党长期以来,在思考两岸政策时缺少对公民社会领域的瞭解,需要再“补课”,才能超越党内现有两岸政策的格局,蔡英文主张将公民社会价值作为民进党与与支持者之间新的共同语言,并主张两岸公民社会应增进瞭解。该论述背后隐藏着重要的政治企图:

  一是,妄图再造一个新提法,来规避“九二共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不承认“九二共识”的任何主张,都不被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绝大多数两岸中国人的认可和支持。

  二是,主张区分“中国”和“中共”。把“中共”与“中国”切割对立起来很可能是一种离间策略,企图通过瞭解和接触大陆公民社会,挑起大陆公民社会团体与政府、中共之间的对立甚至冲突局面,对大陆的政治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媒体制度等染指。

  三是,民进党试图通过瞭解台湾公民社会,建立起与公民社会的伙伴关系。事实是,民进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公民社会团体所唾弃,大多数真正的公民团体都与其保持着距离。民进党通过瞭解亲近台湾公民社会的目的在于,标榜自己坚持公民社会所坚持的价值,能充当台湾公民社会的代言人,并以此裹挟民意处理两岸关系。

  第五、短期内两岸社会交流的制度供给不足,社会交流的成本和代价增大,交流预期和成效大打折扣。回顾两岸社会交流历史可以发现,无论是台湾当局的开放大陆探亲政策、1992年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还是大陆方面的《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等,公权力部门始终是两岸社会交流制度与秩序的主要供给者和控制者。2016年民进党一旦上台执政,其推动两岸社会在教育、科技、人员往来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动力不足,其政党的“分离主义”意识形态和害怕两岸走得太近的立场必然通过执政权渗透到涉及两岸社会事务交流的制度安排和公共政策中。缺少强有力的制度供给和制度保障,两岸社会各领域交流的预期和成效必然大打折扣,两岸社会交流将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

  结语

  2008年以来两岸社会交流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 “九二共识”才能实现两岸社会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离开了“九二共识”的两岸社会交流必然基础不牢、动力不足、氛围不好,保障不足,两岸关系也很可能陷入困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