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

http://www.CRNTT.com   2016-07-28 06:53:50  


  中评社北京7月28日电/由于经济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尤其是在“十二五”时期的结构性转型,已源源不断地将这个结果传导到了社会领域,从而促动了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结构转型的大趋势,并强化了后工业社会和中产化社会的特征,使之成为中国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而这个生长点也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径。

  后工业化与新社会结构的生成

  北京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秦云天文章分析,1、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力一直稳定上升,其同比增速为8.4%,远高于“二产”的6.0%和“一产”的3.8%。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2015年前三季度达到51.4%,比2014年同期高出2.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10.8个百分点。这说明,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如果未来消费完成了从产品消费向服务消费的转变,则中国一定会长期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2、服务业成为劳动力人口的主要就业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就在波动中趋于上升。2000年其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达到27.5%;2010年达到34.6%;2013年达到38.5%。从2013年开始,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了农业从业人员而成为劳动力人口最主要的就业领域。在2014年和201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还在继续增长,并使之稳定地成为劳动力的主要就业领域。

  3、中产化社会的来临。在服务业产值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服务业从业人员又成为全社会主要从业人员的情况下,中国社会的劳动力显示出了“白领化”趋势。而劳动力的“白领化”,就意味着中国社会的中产化,也意味着中产阶层的崛起——主要是新中产阶层的崛起。中国的中产化过程,会在“十三五”时期突出地表现出来。

  4、消费社会的来临。中产阶层崛起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其会带动整个社会的消费升级。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在从温饱型阶段转变到总体性小康阶段,再逐步转变到全面小康阶段的过程中,有了本质的改善。一个规模庞大的中产阶层的出现,又必将使其向富裕型消费阶段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居民收入的翻番提升,则更会支持消费社会的发展。而整个社会的消费模式,则会伴随社会转型的加速而从生存性消费转变到发展性消费。

  5、网络社会的强化。“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在进入中产化社会和消费社会的同时,也进入到了网络社会。此外,由于人口流动的加快,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将与日俱增。网络社会的来临,反过来又促进了消费社会的发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网络社会的来临,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与信息传播方式。

  6、老龄化社会的加深。在2000年人口普查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自此开始,中国步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老龄化水平上升到8.87%。2014年的老龄化水平上升到10.1%,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快速老龄化社会。在老年人口规模及其占比迅速上升的同时,中国少儿人口所占比重却迅速下降。另外,在整个“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劳动力人口都会处于下降的态势。

  新社会结构生成中蕴含的挑战

  文章表示,原来那种在牺牲资源环境基础上以资本与廉价劳动力的结合而形成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完成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过程,并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国制造”。但旧动力的不可持续性与国际经济形势的低迷,已迫使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压力之下,这也正好与世界经济的衰退过程耦合在一起,于是,世界经济的康德拉季耶夫长波与中国经济自2008年以来调整的周期性短波同时发生了作用,从而产生了像熊彼特所说的破坏性创新过程。这使中国社会的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蕴含着一系列挑战。

  1、中产阶层在成长中具有脆弱性。

  经济波动的程度,会给中产阶层的成长带来诸多风险。具体来说:中产阶层——尤其是新中产阶层是一个受雇的白领阶层。他们的经济收入,完全取决于雇方经营状况的好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状况的稳定性。一旦遇到经济大幅度下滑,刚刚成长起来的中产阶层的收入将下滑,其生存状况将受影响,其对未来的担忧会增加,这也会消解其消费的积极性。再看中国老中产阶层艰辛维持的实体店营生,在电商的蓬勃发展中,已经面临利润进一步摊薄的命运。

  中产化社会的来临,往往伴随大量的人口流动,也会伴随全社会青年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延长,还会伴随人们所学专业与择业岗位匹配困难程度的增加——在个体意识强化的过程中,人们的结婚年龄会不由自主地推迟,终身不婚的人口占比会趋于上升,结婚者的离婚率也会居高不下,同居家庭所占比重也会走高——这一切都使中产化社会与社会的个体化和原子化密切相关。现在,在超大城市北京和上海,人们的平均初婚年龄,男性已经接近30岁,女性已经接近28岁。

  在家庭人口规模趋于缩小的过程中,社会的个体化本身就预示着生存风险的上升。如果社会保障难以让社会个体获得安全感,则中产阶层的阶层认同率就会长期趋于低下。

  正因为中产阶层具有一定脆弱性,所以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伴随经济发展的波动状况,中产阶层的人数占比也会发生萎缩趋势。比如,从1980年到1995年,美国中产阶层的人数就减少了4.4%,澳大利亚中产阶层人数减少了2.6%,英国中产阶层人数减少了3.9%。因此,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表现,就是出身于农民和工人阶层家庭的子女,难以流动到中产阶层的陷阱——是社会流动的陷阱。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