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论坛:中华文化论坛具重大意义

http://www.CRNTT.com   2016-10-02 00:04:56  


论坛主持人李义虎(中评社图片)
   
  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在发言中,首先对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华文化论坛给以高度赞赏,他表示中华文化论坛寄托了文化复兴的希望,也将开启中华文化复兴的新时代。他认为,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年来尤其是三十年来的奋斗,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当今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过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历史和速度;其次,经济的强劲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和信心。他说,中国人民分别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但还没解决“挨骂”的问题,这说明,如果没有文化的发展与复兴,中国就无法获得全球领导力。他认为,中华文化复兴的信心来源于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现代西方文化的本土化。他还指出,台湾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华文化,有值得大陆借鉴的一面,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冲击了国家认同,导致了国家认同的分裂,这恰好是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他呼吁两岸通过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复兴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也对中国实现统一非常有利。他最后建议,中华文化论坛应逐步实体化、常态化。

  中国评论通讯社常务副社长周建闽在发言中表示,文化复兴对于今天的中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如果文化复兴的不好,中国的现代化可能就会走弯路,如果文化复兴的好,中国的现代化就会很踏实。中华文化的复兴不仅要能够与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相嫁接,也要和中国传统相结合,并且能够对世界具有指导意义,让全世界认同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才能真正复兴;周建闽认为,中华文化的复兴绝不仅仅是领导人及学者的责任,包括两岸四地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中华文化复兴的载体,承担着文化复兴的重任;他说,中华文化从观念转化为行为,需要建立起新的礼节体系,礼节是文明的制度载体。今天是时候建立起中国人的礼节观念,通过每个个体的文明行为举止,做中华文化的礼节使者和传播者,彰显中华文明的制度性优越。

  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李振广教授指出,中国进入21世纪后在经济形态、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社会转型与磨合中构建新秩序、树立新价值观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当前有些现象让人困惑,一方面整个社会的追求物质化、庸俗化,有急功近利趋向,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的成就与地位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是“去神圣化”,历史上的英雄伟人不再神圣,现实中曾经受人尊重的教师、科学家等职业也不再令人尊敬。人们对于一些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以及建立在这些规律之上的社会价值也不再有敬畏之心了。李振广表示,社会转型问题频出的时代是令人思考的时代,我们要把社会建设成什么样,需要学者冷静地思考。他认为,如果说经济实力是基础的话,文化影响力就是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地位的衡量标准,“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这就是构建文化价值体系的意义所在。而主流文化价值的塑造离不开国家的主导和推动,在中国崛起的时代,文化价值的重构决定了崛起的质量,决定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地位。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勉在发言中首先代表编委对中评社出版《中华文化复兴论坛文集》、报道第一届中华复兴文化论坛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他说,我们应争取把中华文化论坛做下去,使其成为在两岸都有影响力的论坛,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杨勉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必然伴随文明的复兴,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思考自己能够给世界带给什么。复兴中华文化必须要两岸四地共同携手,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主体,我们应合力构成新的共同的中华文化,并将其推向世界。在台湾问题上,杨勉表示,反台独就必须加强两岸的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复兴需要对准台湾的年轻一代。中国大陆应有一套有步骤有计划的对台文化战略。他以前些年在大陆很火的《我们台湾这些年》为例,表示中国大陆在台湾也应有类似作品出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