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郭艳: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及其发展趋势 | |
http://www.CRNTT.com 2021-07-26 00:06:38 |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郭艶在本次论坛上表示,美国的台海政策从属于美国的对华政策,我们必须对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展开其台海政策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 郭艶说,在当前分裂严重的美国,“反华”已成为罕见的两党共识、府会共识、官民共识。在此背景下,拜登上台近半年来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的主基调,但在应对思路、方式和手段上做出了重大调整。拜登早在大选期间便宣示中国为“最严峻的竞争者”;国务卿布林肯3月3日在其首次外交政策演讲中把应对中国挑战列为美国外交八大优先事务之一,认为中国是“美国21世纪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考验”;在同日发布的、被视为拜登政府初期外交政策蓝图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中,中国被描述为“唯一有能力对稳定而开放的国际体系构成持久挑战的国家”。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对待中国的做法,本质上与特朗普政府相同,主要强调战略竞争。相较于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在展示对华强硬的过程中,更注重以增强美国自身竞争力为基础,以恢复多边主义外交传统、修复联盟体系为手段,以挑动意识形态对立为抓手,与中国展开“正向竞争”。这种延续和调整的结果是:一方面,特朗普时期“自由落体式下坠”的中美关系得到了一个缓冲的机会;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竞争性、对抗性仍占据主导地位,中美关系的改善仍面临重大挑战。 郭艶也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延续与调整必然投射到其台海政策。中美建交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推行“双轨政策”,把台湾问题置于“基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的“一个中国”政策框架下,利用美国台海政策的两面性和内在矛盾性,谋求美国利益的最大化。特朗普后期基于强化对抗驱动有走向极端、打破这一框架的倾向,严重危害台海和平与中美关系的基本稳定。拜登上台后,继承了特朗普的部分对台政策遗产,但也做出了较大调整。 延续方面:拜登作为美国国会资深参议员,曾参与当年《与台湾关系法》的立法,对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认识深刻。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拜登政府继续打“台湾牌”,全方位提升美台实质关系,以达到“以台制华”的战略目标。主要表现在:(1)加强美国与台湾的政治往来,使非官方关系带有越来越明显的官方性质。美国国务院近期更新了“美台交往准则”,放宽并鼓励美国官员与台湾官员往来。(2)深化美台经济联系。自去年11月美台建立“经济繁荣伙伴关系”对话机制后,今年2月,美台举行了作为“经济繁荣伙伴对话”的首场“半导体供应链合作前景座谈会”的视讯会议。6月30日,中断五年的“美台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会谈再度重启。(3)加强美台军事合作。除了对台军售日益常态化以外,美国不断扩大美台安全合作。6月6日,三名美国参议员更是搭乘美国空军C-17战略运输机飞抵台湾,以示落实美台军事合作。(4)协助台湾拓展“国际空间”。美国多次明确宣示支持并推动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国际民航组织、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机构。 而调整方面:第一,回归传统政策框架。特朗普政府后期,美国的台海政策呈现极端性、冒险性倾向,美国鹰派势力曾明言台湾并非中国的一部分,并试图推动美国对台承诺的“清晰化”,严重冲击中美关系和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拜登上台后,美官方连续作出“一个中国不变”、“两岸现状不变”、“战略模糊不变”等表态,逐渐回归传统政策框架。5月4日,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在《金融时报》主办的座谈会上表示,关切台湾情势是适当的,但所谓的“战略清晰”存在重大弊端,美国不会明确声明“保卫台湾”。6月11日,布林肯致电杨洁篪,重申美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7月6日,针对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扬言“美日要一同防卫台湾”,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重申,美国对台政策没有任何改变,将继续遵守“一个中国”政策,继续致力于帮助台湾自卫,不希望台海局势演变为冲突。坎贝尔同日也重申,充分认识和理解涉台问题的敏感性,美国支持强劲的美台非官方关系,不支持台湾独立,在坚持美国一中政策与支持台湾之间维持“微妙的、危险的”平衡。 第二,联合盟友支持台湾,试图使台湾问题“多边化”。联盟体系一直是美国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被称为“力量倍增器”,拜登上台后启动凌厉外交攻势,从“四方安全对话”峰会,到美日、美韩首脑会谈,再到G7峰会,透过加强盟友与伙伴的合作协调,试图使台湾问题“多边化”。今年4月,日本首相菅义伟访美,美日首脑峰会后的联合声明强调“台海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时隔50多年再度公开提及台湾;一个月多后,韩国总统文在寅访美时,两国联合声明也出现涉台表述;随后的G7联合公报也首次纳入台海内容。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一直反对外部介入,但在拜登政府推动下,台海受到的关注正在扩大,台湾问题将来可能面临更多的外部干扰。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