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 |
中评智库:台湾经济与大陆脱不了钩 | |
http://www.CRNTT.com 2021-09-12 00:04:46 |
地理距离。产品供应链组合的考量之一是运输成本,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虽然降低了金流和信息流等非实体生产要素的传递成本,但是,人流和物流等实体生产要素的运输成本仍然是成本效益和竞争优势上不可忽略的考量因素。台湾的地理位置就在大陆东南一隅,和大陆祗隔着一道海峡,环顾台湾周遭,其他经济体与台湾的距离都远大于大陆,所以,和大陆(尤其是沿海地区)进行供应链的串联,是可以节省运输成本的。同时,近年来大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突飞猛进,所以,不仅是地理距离使得两岸之间空运和海运的成本相对较低,大陆内陆交通的便捷也降低了两岸生产要素往来的运输成本,彰显出大陆作为投资和贸易对象的竞争力。 语言文化。产品供应链组合的另外一个考量是交易成本,很清楚的事实是,无论是做生意或者人际交往,和语言文化相同的人打交道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乃至于金钱,比起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总是要省时、省力、省钱。对于台商尤其是语言能力较弱和可用资源较少的中小企业来说,前进大陆市场的交易成本通常低于其他的市场。对于台商尤其是语文能力较弱和可用资源较少的中小企业来说,同文同种的大陆市场当然是比较容易打交道、交易成本较低的投资环境。 市场规模。中国大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型经济体,人口数量是台湾的大约60倍,改革开放让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得以释放,祗要善用大陆的市场规模和丰沛的要素供应,就有机会把生意做大做强。相对来说,台湾是一个规模较小的经济体,市场纵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必须开拓海外市场或将产品打进跨境供应链中,才能把规模做大。就此而言,市场规模庞大,要素供应丰沛的大陆,自然对于台商对外投资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以上先天条件形成的约束力量基本上已经决定了台湾产业发展和经贸往来最佳的合作伙伴是中国大陆,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大陆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的程度低,海峡两岸之间的往来更少,双方的生产要素无法顺畅交换,比较优势和成本效益法则无从铺开。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邓小平南巡以来,大陆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程度不断提升,同时,蒋经国开放台湾民众返乡探亲,让两岸生产要素的交换有了突破口,比较优势和成本效益法则逐渐串联起两岸之间的要素交换需求,台商涌进大陆就成了自然的趋势。此一趋势不仅受到前述先天条件的导引,更因为后天形势的推移,如要素互补需求、路径依赖效应和经济增长动能而波澜壮阔。 要素互补。中国大陆具有市场规模庞大、要素供应丰沛的先天优势,在此种先天优势的基盘上,祗要能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循着比较优势和成本效益的法则发展产业,许多产业就能达到必要的经济规模,具有市场竞争力,生存发展得红红火火。产业蓬勃发展,经济迅速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之余,大陆不仅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各种生产要素或生产配套条件的质量也不断提升,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了具有高度要素互补性的投资环境,并在许多产品供应链的串联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如此的投资环境对于一水之隔的台湾来说,当然是极具吸引力的。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