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华文化论坛综述:创造文明新形态

http://www.CRNTT.com   2023-04-15 00:00:31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郑剑认为,“人类文明旧形态”的惯性作用是当前两岸关系风高浪急的重要思想根源,中华民族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给两岸关系复归平衡并走向统一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两岸应当携手弘扬中华文化,丰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仁心耐心,远离西方极端民粹;努力求同存异,进而实现求同化异;秉持民族大义,不断增进两岸民众情感认同。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申晓若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开放性的特征和意识形态上的融合基因,使得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具备可能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可以作为另一种异质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存在发展,并在不同时期与时俱进地产生一脉相承的理论形态。进入新时代,把两者贯通起来,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应有之义。应当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化现代化实践,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调查研究中心主任 、副研究员赵森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中国实际上正在建构的、源于更高层次认知的一个更高维度的文明形态。这种新型现代文明形态,既是中华文明“日日新、又日新”的最新形态,又是超越了西方模式的文明形态,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唯一性,为国情各异的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将会促进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变革,重塑世界文明的新格局,引领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

  华语智库高级研究员邵宝明认为,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外存在着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甚至贬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潮。今后,我们要避免过分强调对异文化的过度理解和认同;另外,要注重对母语文化的维护和传播,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交往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理念内涵,紧贴海外受众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接受习惯、借助各类外宣媒体和海外社交媒体开展轻量化、差异化、精准化对外传播。促进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坚持与世界各国(地区)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在深度互动中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抱世界。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穆斯林》杂志主编敏俊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原副会长洪长有认为,对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宗教典籍的文本内容开展现代诠释和深入研究,既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也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我国伊斯兰教教义教规的中国化阐释。

  廊坊师范学院明史与明代文献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曾磊认为,目前复兴儒学的呼声往往沦为“雷声大、雨点小”,原因是儒学并未进行彻底的现代化转型。儒学文化不接“地气”,无法呈现强烈的时代张力,难以获得稳定的传播平台。建议推动儒学自身的创新,将封建儒学和现代儒学相分离,让儒学为现代化社会服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