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宽松货币政策 应逐步退出

http://www.CRNTT.com   2009-11-15 12:37:44  


 
                预计通胀率不会太高

   最近国内CPI环比上升,主要是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需求方面,流动性过剩,经济增长反弹;成本方面,食品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未来几个月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年底CPI同比可能由负转正,但通胀可能不会成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风险。原因,一是粮食丰收,今年中国农产品的存量超过18个月,农产品价格上升受阻;二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实体经济短期反弹,但存在巨大的产能过剩。这两个因素加大了货币供应向CPI传导的难度,因此,虽然近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大幅上升,但是今年的通胀率不会高,明年物价将逐步上涨,可能会出现温和通胀,明年全年CPI可能大约在3%至4%之间。

  在通胀不明显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一定会传到资产价格上,因而明年可能继续出现资产价格飙升的局面。今年以来,楼市、股市轮番上升,通胀预期和信贷投放是此轮资产价格上涨的重要催生因素。中国此轮资产价格泡沫或将超过2007年。至于继续扩大投资会形成更大的产能过剩,并加大银行潜在的坏账风险。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前三季度GDP增速超过9%,全年预计将达10%以上。以高投资维持增长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明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预计可能将恢复到10%以上的增长,在出口转正且贡献度提高的情况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将同时发挥作用。因此经济下行的警报即将解除,经济上行期遇到的风险或将卷土重来:通胀预期、资产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等多重风险交替上升。近期政策调整的时机已经逐渐成熟,宏观政策应有前瞻性,从现在开始就要把握时机进行调整。货币政策有逐步收紧的需要。

            投资率过高须下调

  大量贷款下的高投资,作为反危机的救急策略是卓有成效的,但它可能带给经济和银行体系的风险不容忽视。同时,对于政府财政负担的加剧也值得注意。当保增长目标基本实现,投资规模应有所缩减。因此政策调整的重点是,适当下调过高的投资率,减少贷款规模。有学者担心,削减投资,很多中长期项目将无法完工而成为“烂尾工程”。但今年新增中长期贷款总额5.5万亿,投向基础设施的却不到3万亿。明年新增基础设施贷款大约3万亿左右便足以维持现有项目继续进行。明年新增总贷款额只要控制在7万亿左右就能满足需要,完全不需要保持今年新增贷款10万亿这么大的规模。

  即使今年前三季度银行发放了8万多亿新增贷款,目前金融机构总体存贷比仍可维持在67%。比起此轮信贷大规模投放之前高出了6个百分点。随着经济进一步回升,CPI、PPI逐渐转正,信贷需求仍将扩大。假如明年存款增长15%,贷款增长20%,明年末贷存比则有可能达到71%左右,与75%的监管上限尚有一定距离,因而明年商业银行依然有足够的信贷能力。

  明年上半年应采取货币政策收紧的转向,这样可以兼顾到既降低通胀预期和减少股市楼市的泡沫,又不影响经济复苏的趋势。

  在政策回归中性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恢复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至于积极财政政策也要逐步退出,但在民生、消费方面则要继续支持。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