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从雷人语录看官员话语形象

http://www.CRNTT.com   2009-12-17 10:48:22  


回望2009年,官员“雷人语录”频现网络,有关热议至今尚未平息
  中评社北京12月17日讯/《长江日报》今天刊登评论员肖擎的文章“从雷人语录看官员话语形象”,作者表示,“…应当引起注意的是,话语精神的高度封闭性、排他性是一种更为普遍的流弊。但当我们谈论的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种现象时,有必要思考人的大脑这个‘黑箱’,这个体现人类高度复杂的心理建构的部分,在官员那里怎么才能具有一种丰富性。”文章内容如下:

  没有最雷,只有更雷,我们所视为笑话的官员雷人语录增加着这个群体不佳表达的花名册。前段时间,有人编了雷人语录小品,建议上春晚,最近,新华网为雷人官员语录做年终总结,把它们摆在一起。

  人们已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人说这是官员的真情流露,有人说这是权力意志持久的渲染与内化,习惯于俯视民众,所以张口就来,好像不必经过大脑。这是一种归纳与概括,也是一种发散式的联想,它们作为分析具有价值,但我们仍然无法确定的是,雷人的官员占据多大比例,大多数官员是如何在说话,怎么在表达,他们的话语形象怎么样,除了媒体报道,还有多少雷人语录未出,如何把握其中的真实。

  我不否认有官员在与公众的对话、交流和沟通中,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答疑释惑。但回避公众疑问,拒绝深入和正面辩论的官员也有不少,更多的情况是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这样预先设置好的语言,更加凸显官员话语形象所面临的问题。

  语言的限制表面上是表达的限制,实则是思维的限制,行动的限制。任何国家,处于思想意识系统中的官员,都受制于自己的语言系统,这种语汇与一般民众的语汇是分离开来的。政治语言系统等于是编制了一个空间,将政治生命限定于其中,官员由此无法像一个路人一样想到哪,说到哪,要时时想着规矩。

  “不过大脑”的话语,就是口语化、滑头化、市井化,一方面这与权力者一贯的自我定位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官员表达能力的贫乏。这种贫乏是指一个官员局限于特定思想意识系统,往往认识不到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系统之外的表达的可能性。发雷人之语的人要么不具备寻找更好表达的能力,要么不屑于去寻找,拒绝商量,拒绝对等,对词语和句子必要的过滤与组织在他们看来没有意义。

  现代社会,一个官员发表不合时宜、不妥帖的意见,可以被视为一种不为人信任的品质,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因说错话而离职的官员都有例可循。就社会运行来讲,出现这样的行为并不可怕,如果合理处置,并不影响公众对行政人员形象的基本评价。但应当引起注意的是,话语精神的高度封闭性、排他性是一种更为普遍的流弊。但当我们谈论的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种现象时,有必要思考人的大脑这个“黑箱”,这个体现人类高度复杂的心理建构的部分,在官员那里怎么才能具有一种丰富性。

  语言锁死在一个循环里,词汇匮乏,风格呆板,对复杂性出乎本能的抗拒,就不是开放和自信的状态。并非所有的国家,因为拥有官员的身份,因为在一个特定系统内,就没有好的语言,没有好的表达。

  在公共部门和领导场上,集体范式的“共用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官员说话要有规矩,我甚至认为也可以平淡无奇。但话语不仅是生存本质上的工具,更是一种公共形象,一种为政资格,平淡是可以接受的一般状态,蛮横和不经过大脑的不当表达甚至也可以被平淡所包容。但从外部例证中,我们还是可以见到个体灵性、体悟和思辨在官员身上出现,即使在那些我们认为比较晦暗的时代和地方,也还有官员以合适的限度让自己的话语形象不那么死板,不那么锈迹斑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