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行暴力化 违香港主流价值 | |
http://www.CRNTT.com 2010-01-04 11:53:24 |
市民批评,示威者采取肢体暴力,不但无法解决社会矛盾,甚至有意恶化气氛,令对抗升级。“民主动力”召集人蔡耀昌及民主党主席何俊仁均急忙“划清界线”,称自己事前并不知情。何俊仁声言,社民连及激进的示威者早就为冲击中联办作好准备,他指社民连及其支持者的示威队伍本非在游行队伍中排最后,但他们却刻意堕后,相信他们是要待其他游行人士离去后再进行武力冲击。 社会各界对游行暴力化的强烈谴责,以及反对派内部温和派与暴力派的切割,充分显示游行暴力化不得人心。市民批评当日示威者以武力冲击的形式表达诉求,又强调香港一直都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达意见,这传统应延续下去,“如果下次再有年轻人搞事,就叫差人拉佢。我们要做好个和平的招牌”。游行主办单位负责人“民主动力”召集人蔡耀昌不得不承认,筹办游行是希望得到社会人士的支持,如果采取激进的行为,就无法得到社会的支持,反而令参与游行人数减少。 港人温和理性 反对激进抗争 香港的主流价值,是理性、持平、温和、自由及进步。香港人已建立了一个“强烈的公民意识”,也就是一种活跃的公民社会既了解对自己所求的是什么,亦仍能以理性温和手法表达诉求,这种公民意识正是香港社会稳定的基石。民建联立法会党团召集人叶国谦强调,香港人一直奉行和平表达意见的方式,有关的激烈行动不为港人所接受,应该受到社会谴责。事实上,港人面对事情一贯的反应是理性温和的,他们以自己的理性温和为荣,嘲笑台湾的容易激动煽情。绝大多数港人的公民素养和法治精神,即使在2003年50万人的和平理性游行中,也充分表达出来。 温和理性发展政制是市民的主流意见。反对派中的激进派以“五区总辞”反对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市民对这种对抗感到厌倦。有调查指出,六成四受访市民反对议员采取“五区总辞”此等激进手法,支持的仅一成一人。反对派发起的元旦游行演变成暴力骚乱,如果进行民意调查,反对暴力行为的民意一定占绝对多数。 政改应该是一场政治博弈,谈判、议价、交换、妥协,都需要理性务实。社会普遍认同政制发展不应再原地踏步,而且必须符合人大常委会2007年的决定,令香港的政制循序渐进地过渡到2017及2020年的普选。政改谘询展开一个半月以来,社会的主流声音仍然是温和理性的,当小部分人士越来越倾向采取激烈的手段,香港社会温和理性的主流价值对此绝不认同。 在香港的政治光谱上,社民连处于“激进”的极端。历史证明,极端激进很可能导致“暴民政治”,1793年,法国大革命进入恐怖时期,雅各宾党人组织暴民滋事,将整个社会带入风雨飘摇。这段历史被称为“暴民政治”,是法国大革命最可耻的一页。社民连的激进行径,实际上已经把“暴民政治”引入香港。自从社民连的三位成员进入议会后,“议会暴力”可说是一幕接一幕。社民连的“暴民政治”,从议会蔓延到社会,社民连及激进的示威者在元旦游行中的暴力行为,已说明极端激进主义与“暴民政治”有密切联系。 社民连把“暴民政治”引入香港 在元旦游行中,示威人士除了要求落实普选及取消功能组别外,还有其他不同的社会诉求,包括菜园村村民及约500名年轻人,高呼“反高铁、停拨款”的口号;有社区组织协会带领百多人,要求政府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另亦有蕉径老围村民反对区内兴建私人骨灰龛,诉求多样化。香港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学术统筹宋立功指出,有关民生与经济等议题,示威者应该直接向特区政府表达:“如果与特区事务例如民生经济等议题,都向中联办申诉,要中央有所行动,这是不太公道,因为这等于要求中央直接介入香港的经济民生事务。”示威人士将民生与经济等议题都政治化,并且将矛头指向中央,不但不符合逻辑,而且迹近荒唐。 值得注意的是,社民连的激进行径,引起部分涉世未深的“80后”年轻人的模仿和追随。全国人大代表刘佩琼指出,“80后”年轻人的激烈行动或与他们对政府的认知问题有关,呼吁特区政府加强信息发放方式,包括详细解释政策的来龙去脉,以增加他们对问题的了解。笔者认为加强对“80后”年轻人的沟通和教育,应该是包括政府、学校、家庭以及传媒在内的整个社会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