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赵人伟:重新审视渐进式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0-02-03 11:58:44  


 
  挑战二:寻租、设租活跃和“增量”进入老体制

  渐进式改革必然带来双轨制。随着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双轨制的实施,相应的寻租和设租活动就没有停止过。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价格双轨制,在这一制度下也产生了寻租 (rent-seek-ing)。按照胡和立的估算,1988年因价格双轨制而引起的租金总量为3569亿元,占当年GDP的30%。但是,寻租活动中的两个价格,低价是计划给予的,高价是市场给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轨的萎缩和市场轨的扩大,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品价格双轨制基本结束,寻租活动也就基本解决了。

  但在20世纪90年代,要素价格双轨制的设租活动(rent-creating或rent-setting)起来了,尤其表现在土地、劳动力领域。其中土地最突出,土地从无价变得高价、低进高出,回报率不是50%、100%的问题,是几十倍、上百倍的问题,暴利的后果非常严重。“设租”活动即,设租活动的高价是市场给的,低价却是政府自己定的,这样的逐利模式很难在短时间看到自我修正的可能。

  而所谓增量进入老体制,主要的问题是产生了大量难以明辨的灰色收入。按照渐进改革的理论,由于渐进改革是一种“增量改革”,即存量按老体制的规则运行,增量则按新体制的规则运行,但现在的情况是,增量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停止,增量仍按老体制运行。公用车使用货币化改革的流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公车的数量在改革开放30年来翻了好多番,但是都进入了老体制,没有进入新体制。而在公用车的改革过程中,技术问题全解决了,但机制问题没解决,所以改革最后流产。按照竹立家教授的估算,三公消费(公车使用、公费吃喝、公费出国)每年达9000亿元;按照经济学家王小鲁的估算,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总和大约是13.5万亿,而根据官方数据推算的此项收入为8.7万亿,前者比后者高出4.8万亿,相当于当年GDP的26%,其中绝大部分属于灰色收入。

  挑战三:市场化不足和市场化过度并存

  按照一般的分类,产品可以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其中私人产品通过市场由个人负责,如国防环保、航天等的公共产品就是通过政府由国家负责,而准公共产品是部分由个人负责,部分由国家负责的,像教育、医疗、低收入者的住房等都是这类准公共产品的代表。

  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存在过多的错位和缺位。20世纪90年代,住房、医疗、教育等准公共产品市场化进程启动,其中政府提供相应公共服务的责任被摒弃,强行推给市场。改革至今,这些民生领域累积了大量的矛盾,反过来又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另外一方面,政府有形之手依然活跃在国民经济多个部门,“垄断部门大量强化”、“国进民退”、该市场化却不市场化的现象在现在这个后危机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