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张居正的悲剧看权力的腐蚀性

http://www.CRNTT.com   2010-05-16 08:49:48  


  中评社北京5月16日讯/“张居正的悲剧不但证明了“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一政治学规律,同时也能说明儒家试图用道德教化来建立一种理想国的艰难。因为仅仅靠圣人的教化、明君的自觉、清官的表率、能吏的勤政,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力逐利的本性。”上海《东方早报》日前登载文章“从张居正的悲剧看权力的腐蚀性”,内容如下:

  电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热播后,引来许多议论。有人质疑将张居正塑造得太高大全,亦有人认为电视剧充分表现了一位帝师、权臣的复杂性。

  笔者一向不赞成将历史剧和真正的历史做简单的对比,既然是拍戏,需要戏剧冲突,需要人物形象鲜明,那么当然允许虚构,若把戏剧当成信史看,那就谬之千里了。

  若以历史上的张居正作为范本分析,他实在可以成为儒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而张居正及其家族的悲剧,亦可看成中国传统社会士大夫追求人生成功不得不要面对的尴尬与难题。那就是,要有为,必须有位,必须获得权力,而要获得权力,所采取的实用主义手法必定和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规范相抵触,在权力强大的腐蚀面前,道德往往显得异常苍白。

  张居正走的是一条传统读书人的成功之路。出身普通人家庭,天资聪颖,少年即有文名。16岁中举,23岁中进士,并进入被称为“储相”的翰林院。他年少胸怀澄清天下之大志,要实现这种抱负,在那样的政治制度下,只能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他在13岁时就写诗明志:“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而在没有掌握大权的翰林院时代,他是受过孔孟之道教育的、有良心与热血的青年官员,关心民间疾苦,不满官场黑暗,29岁回乡养病时,他感叹:“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