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重设两岸关系部建议虽好却未必能获接受

http://www.CRNTT.com   2010-07-17 07:45:30  


 
  颜建发提出在民进党中央建立“两岸关系部”,这个“两岸关系部”的称谓就充满着诚意和理智。实际上,他曾担任主任的民进党中央专门处理中国大陆事务的一级部门,是中国事务部。其一,“中国”一词,显然是民进党“一中一台”思维的产物,陈水扁、游锡(方方土)后来将中国事务部并入国际事务部,就更是“台湾中国,一边一国”政策的集中反映。而“大陆”则符合《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关系条例”的定位,有利并方便于民进党与大陆方面进行交流,甚至促成民进党废除“台独”党纲,从而与中共发展党际关系。其二,“关系”而不是“事务”,也凸显了颜建发是希望这个部门不单单是像过去那样只是做些研究中国大陆情势的学术研究,还要从事促进两岸关系的事务,至少是协调和指导党内进行两岸交流的事务。 

  实际上,民进党原来所设的中国事务部是一个专门面对中国大陆的部门,负责民进党与大陆联系的事务,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部门。其负责的业务有:有关中国事务工作的推动、联系与协调事宜,有关中国事务信息的搜集与分析事宜,有关台湾安全及战略研究事宜。就在颜建发出任中国事务部主任之时,也正是中国事务部业务最为兴盛之时,由中国事务部主编及出版并由颜建发任总编辑的《中国事务季刊》,办得有声有色。《中国事务季刊》是民进党第一本从事政策研究讨论,又定期出版的学术刊物。当时创办此刊物的目的,是期望针对中国大陆及海峡两岸的各项议题,进行客观中立的政策研究。《中国事务季刊》在其创刊号中自我期许应具有“三性”。其一是“学术性”,亦即是具有一定政策指导性的学术性刊物,因此文章首先应立足于中立、客观的基础上,然后才考虑政策指向、舆论引导的作用。其二是“针对性”,亦即其研究范畴偏重于两岸关系的近期发展,特别是特定时期下特定形势的方方面面的分析,以及对两岸关系的长远设想,和中国大陆内部状况的分析及介绍。其三是“包容性”,亦即该刊虽是由民进党所出版,但并不要求作者削足适履的揣摸该党两岸政策的目标与限制,不但欢迎站在该党或台湾立场的剀切建言,也欢迎基于国内外其他政党、利益团体的不同意见;既欢迎针锋相对,也欢迎读者提出回应和挑战。实际上,在其创刊号的八篇文章中,就有四篇来自海外,三篇来自大陆,分别由徐博东、林毅夫、叶自成探讨陈水扁的“新中间路线”、中美关系的互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等问题。 

  《中国事务季刊》的订户遍布世界各地。除了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的众多读者之外,从韩国的汉城国立大学,到美国的柏克莱加州大学、史丹佛大学胡佛中心、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以至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再到以色列国家大学,都是该刊的订户。因此,《中国事务季刊》曾成为岛内外最重要的中国研究刊物之一。另外,据说该刊编辑部亦有主动将该刊寄赠大陆的国台办、台研所、台联等单位,甚至曾有过“打进”中南海,寄给大陆最高领导人参阅的计划。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