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秦辉:中国历史的延续与断裂

http://www.CRNTT.com   2010-10-28 08:36:15  


 
  那么这种做法当然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权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讲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权利肯定是分散的。分散的原因很简单,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肯定是多元化的,我要赚钱,你也要赚钱,我们各自有各自的权利,这叫分权。可是当时没有真正的地方利益,地方并不是利益的主体。这里所谓的分权我打个比分,就像皇帝号召后宫在化妆技巧上要发挥各自的积极性,每个人都要化得争奇斗艶,让皇上看了很高兴。这叫不叫分权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叫分权,把化妆的权力交给了这些妃子。这些妃子和市场经济中的分权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这些妃子都不是利益的主体,这些人都是皇上的依附者。但是这样的做法对统一的计划,对科学的、理性的计划而言的确是有很大的破坏。这些搞法就使得中国经济变成了一种大轰大嗡的经济,通常讲的首长工程,这种经济搞得最极端的时候就是文革期间。

  文革一开始就把计委取消了。这里我要讲一个人,其实这个人的人品应该也是不错,但是他不懂什么计划,他就是余秋里同志,带领几个军人建立了一个生产小组,就取代了计委的特权,由他们按照军队下命令的方式在那里安排中国的经济。计委被取消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像这样的经济当然不是市场经济,但是它是计划经济吗?恐怕很难说。这样的变化从56 年到文革发展到了极端,我们也只能从这样经济背景下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改革的一些基本特点。

  中国的改革现在很多人说跟东欧的改革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在哪里呢?有些人说他们搞的是休克疗法,而我们搞的是渐进改革。其实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我就不详细展开了。最简单的说法,所谓休克是说在他们那种背景下做出私有化的决定是很容易的,但是具体的私有化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一个民主国家,不能说把大家的东西想给谁就给谁,只有在我们这种体制下才能有这种.优越性.。所以私有化的决议很容易做出,但是真正落实到企业上往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博弈。但是中国改革有一个特点,中国改革的初期大家并不知道要向何处去,大家唯一的一个共识就是我们要从什么地方走出来。讲得简单一点就是我们要从1956 年以后形成的那种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或者毛式的体制中走出来,走向哪里我们不知道。走出这样的体制可以有两种走法,一种就是搞市场经济,另一种就是陈云同志所主张的。陈云骨子里认为苏联搞得很不错,中国之所以搞坏了是因为毛主席另搞一套,把好的计划经济给搞垮了。

  毛主席从1956 年以后一直强调的就是反对修正主义,这个修正主义是什么?可不是市场经济,修正主义就是指的苏联搞的那套。毛泽东如果说和陈云、刘少奇这些人,除了权力之争外还有什么思想上的分歧,不在于刘少奇这些人想搞市场经济,而在于毛泽东的大轰大嗡那种运动经济,和刘少奇、陈云这些人想搞比较理性的计划经济两者之间有了很大的冲突。而中国的改革在最初阶段,用现在的毛左派的话就是修正主义卷土重来。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改革其实不是78 年开始的,75 年就开始了。所谓75 年开始指的就是邓小平当时讲的整顿。什么叫整顿?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所谓的整顿和市场经济没有丝毫的关系。其实就是要放弃毛泽东时代那种胡闹的做法,恢复比较严格的、比较理性的计划经济。我不引用经济数据,大家只要看那个时候的文学作品就知道了,我国改革初期出现了一大批所谓的.大厂文学.,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很有名的蒋子龙先生的《乔厂长上任记》。

   这个《乔厂长上任记》发表以后,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它有很浓的剽窃色彩,因为它非常像苏联的大厂文学。我们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在反修时期,把苏联的一些.大厂文学.作为批判的对象,其中有所谓的《你到底要什么》,《当代英雄》等等,这些故事讲的和《乔厂长上任记》一样,讲的都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业务厂长,摆脱政治挂帅的干扰,搞专家治厂,严格规章制度,搞好经济核算,然后成功的完成了计划。这个厂长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他不喜欢政工人员,第二,这些厂长都不知道营销。这些厂长不是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企业家,他们只管生产,至于生产出来的东西有没有销路是不管的。那个时候体制就是计划经济,按照一个科学的计划,分工你干什么,你把它干好。可是我们知道东欧的改革不可能这样改,因为东欧计划经济已经搞了几十年,已经不能再理性了,已经理性到极端了,所以他们只能放弃这个计划,当然要面临很大的冲击。由于我们在毛泽东时代根本就是在胡闹,只要你不胡闹,怎么搞都会比以前好,即使搞计划经济,也会比以前好。所以我们国家1975 年以后到1978 年,中国的改革的确是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与其说是在走向何处上发生了变化,还不如说是在走出何处方面发生了变化。而无论走向何处,都比原来那种状态好,这是中国改革初期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