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坐失欧洲市场 中药困境需反思 | |
http://www.CRNTT.com 2011-04-24 08:48:47 |
从双赢走向双输,作为消费和监管一方的欧盟,和包括中药药企及政府商务部门等在内的中国一方,无疑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药在欧盟遭遇的尴尬境地,欧盟方面近乎严苛的过高门槛无疑要负一定责任,如苛刻的注册条件(“30年的药用历史”和“在欧盟地区至少15年的使用历史”等规定),高昂的注册费用(单项药品注册成本约为100万元)。高门槛逼迫不少中药只能改头换面,如以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形式变相入市。一些国内法律人士认为欧盟以抬高门槛等方式阻挡中药入欧,涉嫌违法WTO规则、变相实施市场保护。抬高门槛将关乎国民健康且有大量需求的中药拒之门外,欧盟此举将一项可以极大降低民众高昂医药保健费用的人类文化遗产弃之如敝屣,显然与民意南辕北辙。 但“涉嫌”归“涉嫌”,在长达7年的过渡期里,不仅没有一家中药企业实现整体注册,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够依据WTO规则对欧盟的这一举措提起申诉,政府间谈判也一无所获。欧盟面对压力依然不改变其高门槛,与其说是刻意营造壁垒阻挡中药,还不如说源于其文化和理念:欧洲人深知药品事关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万万大意不得,故而在药品安全问题上抱持“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一人漏网”的监管逻辑。相对于国内标准体系缺乏,有标准也无法与欧盟及国际有效接轨,欧盟此举不仅无可厚非,反倒值得中国质量监督和标准体系管理部门学习和借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