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袁世凯是抗日英雄还是卖国贼?

http://www.CRNTT.com   2011-07-13 09:43:52  


  
历史类题材影视剧可以不遵守史实吗? 
 
  叶问很威武,但没打过日本人 历史电影不能违背基本事实

  关于《建党伟业》中袁世凯的戏份,确实有一些问题。项城袁氏家族公开信提到的袁克文误作袁克定算是一个硬伤,另外,字幕上打出袁世凯“秘密”接受《二十一条》也是不对的——当初日本人是秘密提出要求,但几个月后,已经泄漏成“国际事件”,不能算作秘密接受了。

  不过这些还只算是“瑕疵”。历史类题材的影视剧想不出点问题是很困难的,但在基本的史实上,不该有意误导观众。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国王的演讲》就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影片着力刻画了英王乔治六世克服口吃,然后领导英国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然而,历史上的英王——无论是他的哥哥爱德华还是他自己,对纳粹并不像影片中表现得那么厌恶,反而是有一定的好感。影片纯属美化了乔治六世,这种误导就引来了很多诟病。

  而这两年很火的武侠片《叶问》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叶问毫无疑问是个武林高手,但据叶问的儿子叶准说,他父亲虽然拒绝了日本人请他当教官的要求,但并未跟日本人打过。叶问2里与西方猛男对打也纯属虚构。即《叶问》的主要情节就是为了迎合观众的民族情节而设计,但作为一部传记片,主要情节都是虚构的不能说是好作品。

  如果基本的史实都不能成立,那不能叫做历史片,像韩国的《神机箭》,同样是为迎合民族心理,只能叫架空幻想片。而我国以前拍的《地道战》、《地雷战》,如今的《抗日奇侠》等等,同样存在夸张过度的问题,不能称做历史剧。
 
  细节完美更好,但不必苛求

  一套历史剧,如果基本的史实没有问题,则细节进行一些虚构没有问题。在《建党伟业》中,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提出根据“二十一条”不必讨论山东问题,但实际上依据的是与段祺瑞政府签订的另一个协议,但为了让剧情畅顺,不至于过于啰嗦,这样处理是可以的。 

  毕竟,影视剧归根结底还是娱乐,历史上很多精彩的故事,但细节不虚构就没法拍了。细节完美更好,但不必苛求。
 
  历史电影若能引起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关心,也算是成功了

  《建党伟业》最值得称道的一点,其实就是利用明星效应,引发观众对历史的关注,尤其是1911至1921年这十年,是中国近代史很值得书写的一段。电影走马观花地介绍历史人物和事件后,若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和思考,就算很成功了。比如袁世凯称帝这段,其实就很有意思,袁世凯的真正想法是什么,或许杨度给他的挽联值得参考:“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辛亥百年即到,许多历史人物势必得到不同以往的评价。但重评历史人物不能光想着“逆反”,一切仍当以事实为准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