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早就存在的毒胶囊说明了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12-04-28 14:15:27  


 
链接:

一粒胶囊里的社会百态:“毒”时代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时间: 2012-04-26 13:35 

  皮鞋下脚料、工业色素、石膏、激素、地沟油......这些不应该被送进嘴里。

  如果我们能亲自掀开那些幕后作坊看一看,不用任何检验仪器,凭常识就能判断——这些不应该被送进嘴里:皮鞋下脚料、工业色素、石膏、激素、地沟油,或者其他本应在化学实验室的瓶瓶罐罐里待着的物质。工业时代的分工精细化以及地理位置的遥远,打破了食品供给原本在村庄或是家庭内部的链条。在现代化的中国却出现了分裂的图景:一方面我们以经济迅速崛起、生活方式时尚前卫自居,在食品方面却希望迅速退回到小农经济;另一方面各种造假食品、药品充斥社会,以及人们在狂热地索求养生知识。

  城市人开始羡慕农村人的好,恨不得能在农村里攀到生产不同食物的亲戚。于是一小伙城市人组织起来,跑到城市边缘,寻求农民兄弟给自己养一头吃正常食品的猪;另一帮人结成小组,到养殖场专门指定安全的奶牛,供给几个家庭牛奶。有院子的人开始种菜,没院子的人在阳台上创造条件也开始种菜。在食品供应上,我们逐渐开始形成这样一个逻辑——只有我自己生产的东西才是可靠的;如果我自己生产不了,那么我自己亲眼看见的东西才是可靠的。现代商业社会拓展了几十年的中国,原本以为商业机理已经深入骨髓,可是当谈到有关嘴巴的问题时,关乎交换的法则和信任精神,早已坍塌。

  如果打开动态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2004~2011)》,发起者吴恒用蓝色表示安全,红色代表危险,便可以看到中国地图上绝大部分区域,或浓或淡的红色在闪现。越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红色越深;商业侵染越少的地方,则相对安全。在公众经历过苏丹红一号、二恶英、三聚氰胺等各种化学物品侵蚀后,“毒胶囊”事件只不过将红色染得更深了些而已。化学物品很多时候被毫无忌惮地掺进食品、药品送进消费者嘴里,老百姓的化学知识在近些年里随着造假食品而得到普及。如果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毒时代”,某种程度上并不为过。经济繁荣带来欺诈空前,我们的社会到底缺失了什么?

  在法规和行政监管漏洞明显的机制中,纯粹的商业动机有着天生缺陷。即使是在西方经受过新教伦理长久洗礼后的成熟资本主义,它的理性并不能遏制逐利的冲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阿姆斯特朗发明了著名的普强实验,他的结果让人们再次将政府和法律的监管作为钳制商业越轨的基石。

  阿姆斯特朗某天从《科学》杂志上看到曾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药物帕纳巴的故事。该药从1957到1970年在市场销售,有可靠数据说明,帕纳巴药效不佳,曾经明显给病人带来伤害,但是制药商普强公司为了每月多赚100多万美元,想方设法隐瞒事实,拖延帕纳巴的撤市时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