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朝渔业案:黄海捕鱼渔民反成“黄鱼”

http://www.CRNTT.com   2012-05-28 11:53:18  


 
被过度开发的渔业资源

  5月20日,丹东二道沟子码头,房屋外墙上,当地新城街道挂出的警示横幅在海风中猎猎飞舞:严禁非法越界捕捞,防止引发涉外事件。

  码头旁,通过一块木板搭成的传送带,几名搬运工正在将一箱箱矿泉水、白酒、苹果等物品往一艘准备出海的铁皮渔船上输送。“都是好东西啊!”一名搬运工笑着冲时代周报记者说,他继而解释,这些物品并非船员们的生活用品,“是给高丽(注:朝鲜)人的,要打好关系,他们那边海里的东西多。”

  在丹东东港市的一些渔港,每天上午,成箱的梭边鱼、贝类、螃蟹等海产品被从渔船上搬下来,现场打包装箱,送往当地的冷冻加工厂或酒楼食肆。一些渔民直言不讳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都是从朝鲜那边打过来的。

  这些海产品,部分为中国渔船自行捕捞所获,还有的是与朝鲜方面通过实物或货币交换所得。“拿东西换,比如电视机、自行车、农药喷雾器什么的,他们那边啥都缺。”在大连渔港,船工杜连财介绍说,“也可以给钱,但他们一般不要人民币,只认美元。”

  与码头上热闹繁忙的搬运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口内大片闲置的渔船。虽然距当地规定的休渔期到来还有10天左右,但一些渔民已经不打算再出海,忙着收网回家。

  在老渔民李明起的印象中,也不过就是最近一二十年,丹东的渔船数量开始暴增,成千上万的渔民在有限的海洋上奋力抢食。僧多粥少,难免清汤寡水。“船太多了,俺们这边基本上捞不到东西,都跑朝鲜那块去了。”他显得有些失落。

  物价的上涨无异于雪上加霜,给本就不太光明的捕捞前景又蒙上了一层阴影。“成本太高了,(柴)油价太贵,8块多一升。”老李抱怨道,“可能出去一趟要花10万,但打回来的鱼只能卖8万,亏本。”入不敷出的现实让相当一部分渔民放弃了出海,仅在大连渔港,上千条渔船中就有近1/3处于闲置状态。“只能干半年,上半年歇着,下半年干活。”他说。

  部分渔民开始转型上岸。但种地也不赚钱,化肥、农药太贵,只能外出打工,卖苦力。

  来自国家海洋部门的统计数字称,近年来中国的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占到了整个GDP的10%,海洋产业增加值则占GDP的4%。仅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4.3万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增长13.1%,全年新创造就业岗位达70万个。辉煌的数据背后,是海洋资源尤其是近岸被过度开发的尴尬现实。

  前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就曾表示,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重近岸开发,轻深远海域利用;重资源开发,轻海洋生态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谋划的“三重”与“三轻”矛盾比较严重等诸多问题。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洪滨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近年来由于中国过度捕捞,近海渔业资源频临枯竭,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渔民越境作业,已经发生了多起中国渔船在韩国、朝鲜、帕劳(太平洋岛国)等邻国海域被扣事件。而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以及海洋法规、公约的不断完善,类似的争端和摩擦今后可能还将不断上演。

  对于中国传统的近海养殖和远洋捕捞方式,刘洪滨同样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而从长远来看,扩大海洋牧场、恢复资源、增值放流或将是保护海洋资源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在改善渔业资源大环境的同时,也要压缩捕捞量,让部分渔民转行,由捕捞业向养殖业、由渔业向旅游业发展。”这位专家献策说。

  (文中部分渔民使用化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