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三大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2-09-12 08:20:21  


  中评社北京9月12日讯/进入2012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突然再次提速——6月7日与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接连推出利率市场化改革举措,成为举“市”瞩目的焦点。

  环球财经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曲双石文章分析,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核心战场之一,将在多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社会、经济的一次重新洗牌,在以下三方面将尤为重要:

  首先自然是银行业,主要表现在市场结构的变化。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而言可谓是一次革命,尤其对中小银行而言更是影响巨大,原因有二:

  1,中国银行业利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普遍较高,尤其是对中小银行而言,由于其与大型银行相比在技术及创新层面均处于劣势、网点覆盖率较低,使其更为依赖利差收入。然而,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相比又在两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一是资源充足、资金规模大,二是背后有国家信用做担保。此两点优势就保证无论是在优质客户资源争夺上,还是在存贷款利差缩小的背景下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投资活动中,大型银行都将占据绝对优势。而中小银行则由于资产规模小且缺乏国家信用担保, 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陷入高风险事件造成破产清盘,就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导致存款人可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将存款“搬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因此,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不得不承担比大型银行更小的利差以吸收存款并争夺客户资源,从而导致其依赖利差收入的模式难以为继。

  2,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银行业竞争压力倍增,尤其是在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都占有优势的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背景下,银行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此时,银行的实力、信誉、存贷款利率报价水平、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将成为竞争的关键,那些经营管理能力脆弱、创新乏力的银行将成为优胜劣汰过程中的牺牲品。但是,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对银行的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中小银行在人才吸引力方面与大型银行相比无疑处于劣势。

  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上述困境,中小银行将面临竞争能力下降、优质客户流失、业务大幅滑坡、风险收益失衡等一系列严峻问题,甚至最终被淘汰出局。历史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市场结构确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根据巴曙松、王月香文章中提供的数据,1986年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美国银行数量呈持续减少趋势。1984年美国共有15084家银行及信贷机构,到2003年已降至7842家,降幅近48%。此外,美国大银行占比逐渐提升,资产规模在100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数量占比则从1990年的8.5%升至1991年的15.9%,并持续上升。

  其次是收入分配领域,主要表现为贫富差距缩小。一方面,中低收入者财富的保值增值手段主要为银行存款。虽然金融机构同时提供理财产品等金融服务,但由于其门槛较高(理财产品起始金额往往在5万元人民币以上)而将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者拒之门外。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匮乏、金融服务不健全,加之农村劳动者往往较为缺乏理财技能与意识,导致其除银行存款之外几乎别无选择。与之相比,高收入群体却可通过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基金等丰富的金融工具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而不必如中低收入者般过于依赖银行存款。

  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虽然中低收入者与高收入群体均可享受更高存款利率,但显然中低收入者获益更多。而且,由于实际利率与资产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利率上涨将压低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手中握有较大比例股票、房地产等资产的高收入群体将首当其冲。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