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真人图书馆涌现中国

http://www.CRNTT.com   2012-11-22 14:30:03  


 
舶来品的尴尬

  时间回溯至1993年,年仅19岁的丹麦人罗尼.艾伯格(RonniAbergel)突遭一场飞来横祸。一次晚会后,他被持刀人刺中6刀,生命垂危,而荒诞的是,行凶者竟然说不出明确的施暴理由。

  伤愈后,罗尼开始与4位好友商议,如何避免类似暴力事件的发生,讨论的结果是一家NGO的诞生,名为“StoptheViolence”(停止暴力)。

  这个一度名不见经传的非政府组织经常举办反暴力音乐会,发表公开演讲或在校园里推行同伴教育。此后几年,它发展迅速,截至2000年,已有会员3万余人。

  “暴力行为之所以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双方互有偏见,无法理解,就如我以前喜欢街舞,以至于觉得所有讨厌街舞的人都不可理喻一样。”多年后,接受采访的罗尼认为,或许是这种偏见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2000年7月,丹麦罗斯基德音乐节导演雷夫.斯科(LeifSkov)邀请停止暴力组织加入他们的活动。此时,这群聪明的年轻人想到了一个新点子——真人图书馆。

  “试想,如果让那些怀有偏见的人们在某一个空间相遇、交谈,或许,他们会发现,彼此身上的共同点其实要比不同点多得多。”罗尼说。

  那天,他们准备了75本真人书以及一本辅助阅读的真人字典,布置现场时甚至非常忐忑。然而很快,在音乐节活动开始后的第2个小时,第一本真人书被借走,此后,接连4天,借阅者络绎不绝,“畅销书”排行榜也不断刷新。

  这一场成功首秀后,真人图书馆开始在北欧萌芽、发展。直至2005年,这一概念逐渐得到欧洲社会各界的重视,当年起,欧洲各国每年都会举办几十场真人图书活动。

  而据悉尼科技大学的一份最新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举办过一次或长期开展真人图书活动。

  在中国,第一个吃螃蟹者是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3月18日,“薪火相传LivingLibrary”活动举行,亮相的四本真人书都是在校学生,分享的内容涉及出国留学、科研竞赛、面试就业等方面。此后,该校又连续发起24期活动,但目前,活动网页已停止更新,最后一次借阅时间是今年4月27日。

  另一位先行者是上海人间关系社区发展中心。2011年5月底,该公益组织曾尝试生命图书馆活动,并吸引了不少媒体前去报道,而今,该项目亦已停办。有知情人士透露,问题可能在于经费。

  “夭折的原因很多,而最核心的因素可能是国内的真人图书活动并非读者所需,对他们难有吸引力。例如,上海交大的‘真人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学生报告,一名学生作为真人书,一大群学生围着他追问学习问题,这种方式脱离了真人图书馆的原教旨主义——消除偏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吴汉华博士告诉时代周报。

  吴汉华认为,真人图书馆可以算作主题沙龙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它与演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途径和信息获取目的上,真人图书馆的信息传输是双向的,读者和真人书之间可以不间断地交流,读者阅读真人书的目的除了学习,还会有消除偏见等意愿;而学校演讲、报告是一种单向信息传播,读者只能接受真人书输出的信息。

  吴汉华与导师王子舟是国内最早关注真人图书馆发展,并发表论文予以阐释的学者。他所提及的异化现象确实存在。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有些真人图书活动的本质不过是无聊的宣讲会、功利的成功学讲座,甚至是单身青年相亲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