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城镇化不同于“加快城市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1-02 09:14:01  


  中评社北京1月2日讯/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明确勾画出了农村改革的总体方向和蓝图。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12月22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如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并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会议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其中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表述令人关注。会议在强调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提出要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文章认为,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有三个重点,一是要在生产力领域缓解农业三要素净流出才能缓解乡村治理难题;二是在生产关系领域建设综合性合作社弱化资本下乡对农民的剥夺;三是在城乡一体化战略上要以城镇化为载体才能应对全球化危机的代价转嫁。

  解决农业三要素流出

  文章指出,农业生产力领域中的基本三要素是土地、劳动力和资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三要素流出农村的现象,这也是三农问题从此变得严重的内因。

  然而,三要素流出的趋势客观上又是市场使然,因此在解决三农问题上,一般意义上地强调市场手段就会出现市场失灵。越是加强农村的法治建设、教育建设和医疗建设等,就意味着越需要有更高的开支。我曾在化解生产过剩的政策讨论中提出: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市是“资本池”,农村是“劳动力池”;这两个“蓄水池”的结构概念有利于中国经济“软着陆”。在中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上,如何建好农村劳动力这个“蓄水池”,城镇化投资就显得至关重要。

  如果能够坚持10年以上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农村城镇化的基本建设就会成为主要投资领域。每年三农投入的平均增幅大约为15%,2006年 ̄2011年总计已投入了4.3万亿,到2012年的年度投资规模计划已超过1.31万亿;政府直接增加三农投资,是把市场失灵造成的资金流出变为流入,这样就稳定了农村这个最大的“劳动力池”,这也是全球危机下,中国一枝独秀的基础条件。

  同时,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领域是县域经济,其中又以城镇化和中小企业为主。那么,如果连续10年按照这样的增速追加三农投资,那将会有大量的基本建设工程在县以下乡镇和农村开展,这又和中心城镇人口扩张有关,不仅“劳动力池”稳定了,还让农民就近就可以挣到现金收入,进而转换为即期消费。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