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外媒记者在中国:微博改变驻华记者报道模式(一)

http://www.CRNTT.com   2013-02-18 10:15:20  


南都周刊2013年度第4期封面
  中评社北京2月18日讯/《纽约时报》如何报道十八大?微博如何改变驻华记者的报道模式?洋记者们如何用博客点评中国……广州南都周刊日前刊载长篇纪实文章《外媒记者在中国:微博改变驻华记者报道模式》:

《纽约时报》如何报道十八大

  杰安迪(Andrew Jacobs)的办公室有一股浓浓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风。

  那是《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的一个单人间办公室,其西北角紧挨中国外交部。

  狭小的空间里放了7幅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间的宣传画:有“美国侵略者必败”的,有印有毛主席语录的“构筑防原子工事”的,也有以往中国党代会的宣传画。

  2008年,杰安迪成为《纽约时报》驻华记者,而这些画则是他1985年第一次来中国时以两毛钱一张的价格在新华书店买的。那时,中国正从“文革”的狂热中醒来,大多数中国人还穿着清一色的蓝色服装。1988-1989年间,他再次来华,在湖北大学当了一年英语老师。

  跟杰安迪一样,《纽约时报》现有的5名驻京文字记者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中国背景。他们或在中国上过学,或大学刚毕业时来中国当过老师,或因不同原因在中国有段短暂停留。

  加上另外1名驻沪记者和1名驻港记者,《纽约时报》驻华团队在2012年写了600余篇关于中国的报道,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人权和社会公正等。

  “被拴着的看门狗”

  “作为更关注高层政治等领域的媒体,我们像被拴着的一条狗,不能很自由地到处跑。这种障碍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只是每个国家给你活动的篇幅不一样。你无法踏上那块土地,但是你又必须去瞧瞧那边有什么东西,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的职责就是介绍这块地。”《纽约时报》驻京记者安思乔(Jonathan Ansfield)用中文说。

  正如其著名的办报方针“报道所有适合印刷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一样,《纽约时报》驻华团队的选题标准是“做记者们认为重要的新闻”。

  “关键是‘适合’,‘适合’不是指文章所占篇幅,而是指新闻的‘相关度’和‘重要性’。”张彦(Ian Johnson)如此解释《纽约时报》涉华报道选题标准。他是2001年普利策奖获得者,那时,他还是《华尔街日报》的驻华记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