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薛理泰:朝鲜核导弹不足以威胁美国 | |
http://www.CRNTT.com 2013-03-31 09:25:43 |
朝鲜没有具有突防能力的远程轰炸机,要对美国发动核袭击,必须借助远程核导弹。问题在于朝鲜根本没有能用于实战的远程导弹。笔者做出这个判断,有两条基本依据: 第一,尽管朝鲜刚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并声称“使用了小型化、轻量化的原子弹”,究竟朝鲜是否完成了小型化、武器化的进程,做到了核弹、导弹“两弹合一”,是个大问号。何况,“两弹合一”是否有效,不仅是一个设计问题,还是一个工程问题,毕竟还要经过试射、试爆的考验。而这些技术瓶颈的突破,朝鲜仍然付诸阙如。 第二,尽管去年底朝鲜使用中远程导弹作为运载工具,发射了卫星,该导弹射程达4000公里左右。可是,使用中远程导弹发射卫星,完全不同于发射核弹头。发射卫星,精确入轨即可,不存在重返大气层的问题,而发射核弹头就面临重返大气层的问题。核弹头要安全无损地通过大气层,精确地命中目标并可靠地引爆,就必须突破若干技术瓶颈,举其荦荦大端如下: 一是如何做到核弹头在剧烈震动并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仍能在抵达目标上空时可靠地引爆。须知,核弹头不同于高爆炸药弹头,它不是整体性的,有若干部件组成,部件之间有间隔,抗震性能不佳,核弹头在重返大气层时,要承受剧烈震动和巨大压力,如何做到在抵达目标上空时仍然能可靠地引爆,要经过反复试验,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问题。 二是远程导弹或洲际导弹弹头重返大气层时,再入段速度为每秒5公里至8公里不等,温度为8000℃至12000℃,射程越远温度越高。导弹鼻锥至少必须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它在烧蚀过程中必须烧蚀率低、烧蚀均匀和烧蚀对称,才能保持良好的气动外形。否则,弹头在射向目标的半途就烧毁了。 若论技术瓶颈,第二个比第一个更难突破。譬如中国自1964年起就开始预研保护导弹弹头的碳纤维,前后花费了15年,直至1979年秋季才试验验证了足以保护中远程导弹(东风4号)弹头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洲际导弹(东风5号)则是使用碳/石英烧蚀材料制造导弹鼻锥,迟至上世纪80年代才批量生产。 至于洲际导弹保护核弹头的要求更高。东风5号导弹保护核弹头使用碳纤维/石英烧蚀材料,在80年代才研制成功。至于东风31号远程导弹弹头防热保护的问题更难解决,这是因为东风31号采用小型化弹头,整流罩非常尖锐,再入大气层之后温度更高。直至东华大学潘鼎教授研制成功高纯度粘胶基碳纤维,方才攻克了这个技术难关。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