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日关系中的“内压”大于“外压”

http://www.CRNTT.com   2013-05-10 09:34:51  


 
  在日本,政治上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结束,日本政党政治处于漂流期,政府更替频繁。在经济上,日本从冷战后发展乏力,人口高龄化和少子化让社会福利和政府财政面临严峻挑战,日本人在过去十年自信心下降明显,对于前途的不确定性,让日本社会也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

  在对外关系上,日本失去了第二大经济大国地位,让日本感到战后唯一的外交优势正在消失,经济地位的丧失导致国际地位下降导致外交失利,逐渐成为主流逻辑。这种状况下日本渴望强人出现,来证明日本仍然是重要的和能够保护国家的尊严,当人们的这种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日本政府在外交上同样被批评为“太软”。

  同样的道理,在日本那些敢于“说狠话”的从政者、评论员就有了土壤和市场,例如石原慎太郎一直警告日本会成为中国的殖民地,日本的一些评论员则将中国看成是重大的安全威胁。日本决策者同样面临不容乐观的国内环境,在一个处于变动期的民主政治国度,日本政治家对于这种“内压”就显得更加的脆弱,因为外交决策的失败,将直接导致自身甚至政党的政治生命的终结。

   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在2012年11月18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证明了上述“内压”的存在。他说:健康的民族主义必要,但是走到极端就会变成同外国人敌对,在日本安全问题讨论上,一些“说狠话”以及不应该值得欢迎的方式正在增加,极端民族主义对于国家来说是最为危险的。由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很难这样直白地透露自己所受到的“内压”。

  但是,鉴于中国领导人权威递减,以及党内分权,在外交问题上的强硬派对最高决策层施加压力完全有可能。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发言人傅莹在回答日本记者“中国外交会不会日益咄咄逼人”的提问时说:很多中国人的意见包括媒体人的意见是希望中国更加强硬些,尤其面对挑衅的时候,希望有更强的姿态。

  除了上述两国国内转型期的脆弱性,和双方对国际体系中地位(status)的敏感性等中日之间的特殊因素外,安全保障讨论中很容易生产出“内压”的一般机制也在起作用。这就是追求“绝对安全的期待”和“过度估计安全挑战的偏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