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困局与策略选择

http://www.CRNTT.com   2013-08-20 09:09:49  


如何使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地成为城镇居民关系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也关系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中评社北京8月20日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开始转移到城市。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规模将达3.2亿左右。如此规模庞大的农业转移人口,如何使他们有序地成为城镇居民,关系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也关系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人民论坛发表重庆市社会科学院黎智洪文章表示,当前,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遭遇到诸多制度困局。破解这些困局,需要进行策略选择,推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各类制度改革,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动力

  文章认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所谓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持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城镇化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的实质,就是通过改变农业人口的户籍和生存状态,把农村居民迁居到城镇工作和生活,使其逐步变为城镇居民,实现农业人口市民化,把农村转变为城镇。

  中国幅员辽阔,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把地处偏远、条件落后的农村转变为城镇。因此,通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渐扩大城镇幅员范围,是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迅猛。从2002年至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大量农业转移人口为城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从中国目前城镇化增长过程来看,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据统计,农业转移人口增长对城镇化率提高的贡献超过50%。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并不高,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严重滞后。

  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批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到了城镇。在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人群中,有大约2亿多农业转移人口。但这部分转移的农业人口在城市中并不享受完全的社会公共服务,他们的收入也比从事相同劳动的其他城市居民要少。由于这部分人不能真正转变为城镇居民,使他们始终游离在城镇居民之外,势必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贫富分化、社会治安混乱等现象。这将严重阻碍中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推进城镇化发展,首先必须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