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人均资源越多的国家越穷?

http://www.CRNTT.com   2013-12-13 11:33:56  


 
  那么台湾和日本是不是资源问题上的特例,而中国大陆服从一般的通例?换言之,把所有的国家放在一起,通盘考察人均资源和国家发达程度的关系,总该是人均资源多的国家有比较大的概率成为发达国家吧?

  对于这个问题,我后来从翻书、听课和请教他人得到的一致回答不仅仅是否定的,甚至是相反的。这个问题属于发展经济学的领域,不止一个学者花了很多时间整理出世界各国的人均资源数据和人均GDP数据,再计算他们的整体相关程度。不同的学者得到的一致结果是:一般情况下人均资源越多的国家越穷。换句话说,富国人均资源少是常见的通例,穷国人均资源多也是常见的通例,反倒是人均资源多的富国和人均资源少的穷国属于特例。

  关于人均水资源和发达程度无关的道理很容易理解,一个人一年能喝能用的生活用水其实就只有那么多,超过那个生活必须的淡水资源并不能带来更好的生活,至多 不过是多洗几次车多浇几回草坪。真正的用水大户是工农业用水,缺水的地方的确不容易发展耗水多的产业,但高耗水产业并非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此外,高耗水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国大陆62%的用水是农业用水,但节水的喷滴灌方式推广率只有7%,2/3的农业用水属于可以节省但被浪费的部分,可见缺水不缺水,和人均水资源的关系远不如用水方式的大。

  人均耕地面积就更不能作为发展瓶颈来举例了。一千多万人口的荷兰,人均耕地比中国大陆更少,但荷兰却是农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国。中国是马铃薯总产量最高的国家,马铃薯每亩单产只有荷兰的四分之一。马铃薯是真正已经能实现“亩产万斤”神话的作物。仅这一个例子就能看出发展瓶颈是在总耕地面积还是在农业种植技术了。此外,由于当代温室农场、屋顶农场等土地利用方式的创新,那种把可耕地看作唯一农业用地的思维早已过时。所谓中国人均耕地少所以吃饭问题艰巨的说法,即使不考虑单产问题也已经不再符合现实。

  相比人均耕地和人均淡水资源这些数字游戏,林业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对社会发展的因素要更明显些。因为一般来说淡水出口不太容易,多到一定程度意义就不大了,但木材和矿产是可以大量出口赚钱的。最典型的例子当然是“富得流油”的产油国。然而,除了这些石油输出国,绝大多数情况下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对经济的贡献率都很有限。在几个传统的所谓资源大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自然资源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都远远不到百分之十。在被公认为资源条件得天独厚的美国,自然资源(森林、煤、金属矿、石油和天然气)对GDP的贡献率加起来常年不到1.7%。显然,这些国家的发达程度主要来自他们的国民教育水平和生产率,和矿产资源多还是少仍然关系不大。

  如果从一个历史的角度来看,很多时候丰富的矿产资源甚至会成为后发展国家的障碍。因为政府只要控制了这些矿就可以轻松获得维持统治所需的财政收入,成为一个全能型的政府,既没有动力改革社会制度释放国民的创业动力,也没有动力投资科技教育增进生产率,更不必向国民开放参政议政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而这几个后果都显然不利政治经济的长期发展。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雷德曼记载了一个美国人对一个伊朗工程师的提问:“你们这个国家要是没有石油,可怎么办呐?”

  伊朗工程师回答道:“我们要是真的没有了石油,我们就会像日本一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