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贸易第一“大国”之忧

http://www.CRNTT.com   2014-01-17 09:13:11  


 
  东亚“三角贸易”对中国意义重大

  文章称,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以及贸易分配状况,我们对亚洲价值链,特别是东亚价值链进一步深入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区域内贸易的增长速度几乎是世界贸易的两倍, 而且远远超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 和欧盟( EU) 区域内贸易的增长速度。亚洲价值链(尤其是东亚价值链)是全球贸易循环中最为关键的链条之一。亚洲各经济体并没有专攻生产某些种类的成品,而是越来越多的专注于产品生产的某个环节,并与其他亚洲经济体形成垂直专业化分工。

  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亚洲对欧美出口所占比重明显下降,区内贸易比重大幅上升,东亚区内贸易额中60~65%为中间产品贸易——在东亚国际产业链中,日本、韩国等将中国作为生产链的终端,中国则需要从东亚较发达经济体进口半成品和高技术零部件,同时从东盟进口能源矿产等大宗品,然后将制成品销往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在东亚区域内贸易爆发式增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使区域内贸易流向发生了显着变化。东亚与中国之间贸易的重要性显着上升, 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区域内贸易增长的中心, 大大地改变区域内贸易流向,表现为以下突出特征:

  一是贸易流先从原来以日本为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数据显示,1995-2005年间,中国成为区域内其他地区出口增长的主要目的国,几乎所有国家对日本的出口比重都下降了。这些都表明亚洲贸易流向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和中国崛起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显着变化,贸易流向从原来的以日本为中心逐渐向中国转移。

  二是中国取代日韩成为欧美的主要进口来源地。东亚“三角贸易模式” 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取代日韩成为欧美的主要进口来源地。研究数据显示,欧美从中国进口占其总进口的份额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从日韩进口占其总进口的份额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从2002年开始,欧美从中国进口的份额超过日本;从2005年开始,中国已经取代了日韩成为欧美的主要进口来源地。

  三是中国出口中由别国(地区)提供的中间品价值主要来源于亚洲国家和地区,而且比较集中,这些经济体所提供的中间品构成了中国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亚洲供应链。入世以来,中国出口额中亚洲国家(地区)所提供的中间品价值比重大幅提升,其中日本占比最高,其次为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的总占比达到亚洲国家(地区)占比的一半。而来源于美欧等发达地区提供的中间品价值却较小,这意味着中国加工贸易“来料”的基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那就是东亚国家(地区),具体来看主要是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加强与东亚贸易联系,提上在亚洲价值链的主导地位意义更加重大。

  如何提升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水平

  文章指出,未来十年全球产业竞争将是价值链上的竞争,价值链竞争决定中国制造业乃至产业竞争力和未来经济的前途与命运。面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浪潮,以及国内传统比较优势流失等多种挑战,中国必须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推动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1.积极延长国内价值链,提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水平

  由于中国加工贸易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形成了研发和营销“两头在外”的模式,再加上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过短,对配套产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整加工贸易的方式结构,加快搭建和延长国内价值链。

  首先,尽快提高加工贸易料件的本地化率,加快提升零部件、原材料在加工贸易中从上游生产企业向下游企业的传递速度和水平,提高加工贸易与国内原有产业的结合度。

  其次,参与加工贸易的企业应加强自身优势的培育,使跨国公司将更多的设计、生产、流通和服务环节放在中国,优化母子公司之间的分工关系,促使加工贸易由单纯生产向综合服务和全球运营方向转型。

  最后,按照“十二五规划”延长产业链,提高增值含量的要求,在促进内外资加工贸易协调发展的同时,加强加工贸易产业分类评估,明确细化禁止、限制类产业目录,建立准入退出机制,通过财税、金融、品牌认证等手段加大引导力度,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