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不再顺畅的日美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4-02-14 10:26:38  


 
  安倍论英德关系引发批评

  盐田潮还发现,不仅美国对安倍的参拜表示了“失望”,“欧洲各国也持怀疑态度”。

  1月22日,安倍晋三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一个与世界各国媒体互动的时间。英国《金融时报》负责外交报道的吉迪恩·拉赫曼主编,向安倍提问中日是否会发生武力冲突,安倍回答说:“日中间如果爆发军事冲突,这对两国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今年是(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00周年。英国和德国在战前贸易关系很深,今天的日本与中国,其经济关系上的联系也非常紧密,所以说控制那种事态十分重要。”但是外务省选用的日文翻译,在安倍的语言中加入了“同样状态”一词,安倍发言的意思,成为今天的中日关系与100年前的英德关系处于“同样的状态”。多加了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今天中日发生英德那样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大。外务省在1月31日向同声传译本人及负责该传译工作的翻译公司“提出了警告”,但这已难以挽回影响了。

  之前的1月24日,《金融时报》发表社论说:“安倍首相拿欧洲1914 年作比较,在炒作恐怖与愤怒。”中国外长王毅在达沃斯论坛上谈安倍发言是“时空倒错”,王毅的发言上了25日《金融时报》的头版。英国BBC广播也对“1914年问题”做了重点报道。22日以后,不断有记者去日本政府那里确认安倍发言的真意。内阁发言人、官房长官菅义伟一直认为“没有问题”,外务省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同声传译的翻译人员。

  日本主流媒体一直在报道中国军事威胁、中日战争的可能性。用1914年英德开战来隐喻今天的中日关系,是翻译误解了安倍的真意,还是歪打正着真实地表明了安倍内阁的心态,日本政府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

  “价值观外交”根基不牢

  日本《内幕》杂志主编岁川隆雄,刚刚出版了《安倍政权奋斗的365日》一书。他认为,安倍内阁在2014年1月访问完印度以后,“就基本上完成了从蒙古到俄罗斯、土耳其、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最后以日本为终点的对华包围圈”。但这种包围圈更多是理念上的,缺乏实际根基。如果从1月安倍访印的结果看,表面上安倍作为印度国庆阅兵式上最重要的嘉宾,享受了特殊优待,但安倍希望印度与日本在核电问题上达成合作的意愿并未完成,让印度成为包围中国的重要伙伴,困难重重。

  外交需要有经济做后盾,但今天的日本经济依旧未走出失落状态。日本民众对保密法,对扩充军备没有太大的兴趣,希望通过推行“安倍经济学”政策,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上的发展成果。2013年,日本股价大涨六成,汇率一年下调两成。经济的外部状况开始好转,给了安倍恢复经济、让日本走出失落一个绝好机会。可惜安倍自39岁从政以来,一直未能成为负责经济工作的大臣,也拿不出具有可行性的内生经济增长策略。股价的上升靠的是外国投资者大约15万亿日元的对日净投资;汇率的下调,则是货币超发、经济低迷的一个表现。安倍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战略”,用日本著名经济学家竹中平藏的话来说,“迟迟未能发挥作用”。日本国内如果没有消费的振兴、没有企业的大量投资、不能遏止实际工资下滑,经济增长就如同无米之炊。

  “安倍经济学本身卖的是一副假药。”经济评论家山田厚史说。在人们觉得这药也许能治病的时候,假药给人以心理上的安慰,但假药治不了病,而且最终会拖延治病的时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