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新丝路,新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2-24 09:37:56  


 
  第二,新丝绸之路上中亚其他国家的发展,同样需要陆权金融的支持。单纯的“金元外交”在中亚是行不通的,因为资本是逐利的,通过自上而下的资金注入,并不能解决西部地区发展的持续力问题。

  发展经济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培育草根金融机构,并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的最佳路径。在调研中发现,越是金融服务不足的地区,民间金融越是发达,而那些小贷公司、投资公司、典当公司的草根老板,自有一套应对风险和收益的经营之道,这是那些位居庙堂之上的监管者难以睥睨的。

  在西部的中心城市,存在着金融业态的“三元服务结构”,即国有商业银行、区域商业银行和草根金融机构并存的局面。相对于中亚地区更加不开放的经济结构,国家到底是应该支持、补贴哪一种金融机构走出去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草根的、民间的、也是最能适应西部内陆经济特点的金融机构去中亚,提供区域的贸易融资服务和人民币跨境服务。

  官方区域金融可以做的是要尽快建立西部地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跨区域的股权交易市场,帮助西部企业实现股份制改造,实现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蜕变,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一个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经济细胞。中央政府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转移支付,应该更多地倾斜于那些勇于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小微企业,也包括那些到中国西部挂牌交易的中亚企业。试想,如果我们中国能建设欧亚大陆的陆权金融中心,成为中亚各国企业挂牌融资的最佳选择,又何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活力呢?

  第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人民币真正国际化的难得机遇。中国经济转型的本质,就是要把那些低附加值的、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工厂,升级为高附加值的产业经济结构。面向大海开放的路径依赖,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基本逻辑是中国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进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贸易需求,也是建立在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基础上。但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缺少现代金融机构服务体系的人民币,必然出现贬值的压力,国际化进程很有可能戛然而止。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给了人民币国际化突围的一条新路径。遵循对内开放的陆权金融原则,新丝绸之路是中国第一次在跨境区域战略层面,主导建设市场化的、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其增长动力是内生的。更重要的是,随着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一体化整合,以“走廊”和“轴心”为分布特色的区域贸易中心,会带动区域内各级城市进入现代城镇化阶段。陆权金融中心的流动性溢价,得益于这种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土地资产升值,进而带动区域整体的财富效应。

  对人民币而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金融一体化的跨境货币交易需求,也必然是内生的。作为拥有3.8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人民币的含金量毋庸置疑,而其真正需要的,恰恰是这种深植于实体经济自发形成的金融需求。这也验证了“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反过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代化进程,也给了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底气。展望未来,人民币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财富分配的最重要手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必然是人民币最重要的战略筹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