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一轮改革如何行稳致远

http://www.CRNTT.com   2014-03-16 10:05:11  


如何推进改革更有利于短期乃至长期风险的化解,可能是对新一届政府国家经济治理能力和政策智慧的更大考验。
  中评社北京3月16日讯/新一届政府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措辞的改变和新提法,有着不同的深意,这也预示着新一届政府正在不断突破思维定式,以创新宏观调控和改革,不断化解风险的新思路。

  证券时报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提出,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中国经济,新一轮改革如何才能做到行稳致远?

  文章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局势错综复杂远超想象,而地方融资平台偿债缺口、过剩产能、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等几大风险相互联系,互为传导,只要某一环出现风吹草动,就很可能触发系统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宏观调控方式在面对新问题、新矛盾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调不动、调不转、调不灵”的情况。

  中国经济面临大大小小的三类风险:一类是不改革的风险,一类是必须承担的风险,还有一类就是改革不当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更需要不断地对改革进行反思和调试,对既有改革的路径、手段和目标进行重新审视,如何才能降低改革的负面冲击。

  在改革和政策的取向上,在改革这一事关中国未来前途命运的关键战略上,既要坚持改革定力,也要未雨绸缪,保持宏观审慎;既要积极汲取发达国家应对危机的经验教训,更要创新性地找到符合中国经济现实困境的宏观调控模式,充分尊重经济演进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既需要摆脱旧引擎,更需要摆脱旧的宏观调控的思维定式,特别是对待地方债、影子银行、产能过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难题更要辨证施治,分类处置,差别化调控,避免“一刀切”和“大一统”的政策倾向,要在挤泡沫、去杠杆与维护金融稳定之间取得政策平衡,化解风险需要改革新举措。

  比如,当前,在解决地方债务问题时,我们的思路是过度盯住负债端,但如果以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也许地方债务难题并非不可解决,其主要解决的逻辑就是将债务与资产进行置换。第一种思路是可以考虑将部分城投债转为市政收益债,将公用事业类的城投债定位为市政收益债,并在地方政府预算中设立特别账户,进而从根本上降低政府融资对社会融资,特别是实体部门融资需求的挤出。第二种思路是可以建立基础设施产权交易市场,完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退出机制,以便于地方退出部分国有股权,盘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运作手段为新项目筹集资金。第三种思路是以股权融资替代债务融资。比如降低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可以将政府的经营性资产通过市场转让,转让收入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将债权转换为资本收益,从而降低全社会的杠杆率的目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