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全球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又一轮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14-03-27 07:46:26  


建立上海自贸区,也是中国应对“世情”重大变化的战略举措。这个世情,就是全球治理体制的变化。
  中评社北京3月27日讯/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值此战略转型的关节点,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更应静观其变、平心静气、小心翼翼。

  全球危机步入“新常态”

  人民网刊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文章表示,正在展开的本轮全球金融危机是一场非常深重的危机,其程度之深,堪比上世纪30年代危机和70年代危机。用长周期的眼光来分析此次危机,我们就会看到,危机之前,全世界曾经产生过资本主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个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这个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这次危机之前,长达近20年。其基本特征,就是高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同时并存。而且,同过去不同,此间,各类国家都获得相当程度的发展。发达经济体增长总体比较平稳,自不待言。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的新兴经济体,其增长速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更令世界瞩目。在拉美地区,经历了70年代“失去十年”的困顿之后,各国经济也真正得到恢复和发展,现正方兴未艾。非洲地区尤其突出。自从民族独立之后,那里的经济一直没有经历过像样的增长,而在过去的20年中,非洲的增长开始进入正常轨道。

  然而,危机之前全球长期增长的历史,也带来了一些误解。最大的误解就是,有些人误以为如今世界这么美好,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以至于有“历史终结”的妄言。

  历史并未因人们对其误读而改变自己的轨迹。长期繁荣之后,长期的衰退接踵而来。2007年开始的全球危机,结束了本轮经济长周期的上升阶段;至今虽已过去了6年,但仍无恢复的明显迹象。作此判断的根据有二:其一,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因素,即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财政结构和金融结构的严重扭曲,基本依然故我;其二,在救助危机的过程中各国相继推出的超常规调控措施,在防止危机产生多米诺骨牌死亡效应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巨大的副作用来。过度的货币供应、政府债台继续高筑、松懈的市场纪律、以及社会动荡愈演愈烈,便是其中最显着者。

  因此,美国的财政、债务及经济危机,欧洲的债务和经济危机,以及日本的政府债务和经济危机等,都将长期持续。我们判断,5到10年后世界经济是否能够恢复正常轨道,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这一判断在国际社会上可以找到诸多印证。例如,2013年2月在俄罗斯结束的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就确认了这一趋势。会议公报称:“由于政策不确定、私人去杠杆化、财政拖累、信贷中介受损以及全球需求仍处于再平衡过程中,全球经济继续表现疲弱。”就是说,如果各国宏观政策不能回归稳定、私人去杠杆化进程未能最终完成、财政悬崖问题依然不能得到决定性缓解、金融功能不能真正恢复、各国间的国际收支尚未重归均衡,危机就将仍然继续。

  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全球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传统上,经济危机可能表现为连续若干年的负增长,但是,由于大剂量的调控政策被强力推出,现阶段的危机并不表现为负增长,而是表现为经济增长在低水平上波动、全球流动性过剩、大宗产品价格和资产价格变动不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地缘政治紧张等等。我们应当学会在这种新形势下生活。

  新的“货币战争”已然开始

  文章称,危机既然在持续,各国间为争夺最好的恢复条件的明争暗斗自然盛行。在此情势下,新的“货币战争”事实上已经开始,我们可以从“量”和“价”两个角度,清楚地观察到它的产生和发展。

  就量而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世界的货币当局几乎都在印钞票“放水”:美联储4次数量宽松在前;欧洲央行启动最后贷款人机制随后;安倍政府立足未稳,日本央行便在其胁迫下,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使日元对美元汇价下降7%,对一揽子货币汇价更急降20%;中国亦未“免俗”,自2009年推出4万亿投资以来,一直受困于货币信贷供给过多——M2走势重攀高位并一路上升,形成令人生畏的“堰塞湖”。再加上密如蛛网的各国央行间的货币互换,这个世界实际上已经处在货币泛滥的洪水之中。但是,为了解救危机的燃眉之急,各国政府依然热衷于放水,大有“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之势。这些事实说明,新的货币战争事实上已经开始,不过是采用了新的形式,凭籍新的借口而已。

  就价而言,在各国竞相实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下,各主要国家货币间的汇率也变动不居,出现了竞争性贬值趋势。汇率变动,因此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