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孙乐涛:科学、民意与社会公信力 | |
http://www.CRNTT.com 2014-04-28 10:56:38 |
从这个角度来看,清华学生捍卫词条的行为值得褒扬。事实就是事实,低毒就是低毒,不能因“政治斗争”的需要而改为剧毒,就如同不能因为同样的需要而宣称水稻亩产数万斤。以谣言彰显正义,不会获得正义,这恰恰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另外,公共信任的缺失,也是上述问题中出现科学与民意严重冲突的重要原因。首先,有公信力的民间或官方机构,是社会稳定与理性化的重要基石。当民众困惑之时,可以求助于它们,信任它们给出的答案。而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行政化无所不在、法治精神缺失等因素严重破坏了各种社会机构的公信力,专家变成砖家,这是当今中国社会在一些初级的、本不应成为问题的科学问题上聚讼不已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公共信任的缺失还体现在,对很多公众来说,正规渠道的声音,不敌各种小道消息、阴谋论。他们对有关部门的解释与承诺习惯性地不信任。这与他们的判断能力不高有关,也与他们的现实经验 密切相关。无风不起浪,环境保护不力、食品药品不安全、官商勾结巧取豪夺,这样的事件屡屡发生,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判断。 面对科学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人们需要妥协,更需要建设。妥协是为了更好地推进。而建设,当务之急或正在于公共信任的重建。当然,这早已超出了科普的范畴。 题:科学、民意与社会公信力 来源:Time Weekly - 2014-04-10 03:38:06 作者:时代周报评论员 孙乐涛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