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避免南辕北辙的货币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4-05-31 09:41:35  


  中评社北京5月31日讯/近期一则市场传闻奇袭了中国银行间市场,传言称中国央行向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银行再贷款,规模或在3000亿-5000亿间。定向宽松刺激消息提振下,市场一时间兴奋不已,当日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下行,人民币利率互换下行11个基点。

  中国证券报发表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文章表示,自2013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越来越多地依靠定向流动性工具,比如再贷款、创新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及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显示,自2013年1月以来,央行推出了SLO与SLF两个创新工具,二者均被赋予了重大使命。虽然上述工具原理有所不同(即SLO主要是对公开市场的补充,以7天期内短期回购为主;SLF为满足期限稍长的流动性需求,以1-3月为主,以抵押方式发放),但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同之处:致力于缓解流动性危机,但又都具有定向操作的特点,具有行政色彩。

  定向支持理应是紧急救助的体现,多发生在金融机构情况危急时刻,其有“救急不救穷”的特点,才能起到保障金融不至于出现系统性与局域性风险的作用。

  反之,常规性的货币政策(如准备金)却弃之不用。这不仅会降低央行的政策透明度与威信,增加道德风险,并使得央行从“最后贷款人”迈向“第一贷款人”。更为重要的是,定向流动支持不仅带有浓烈的行政色彩,而且与市场化改革方向大相径庭,在加速利率市场化的今天,如此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有南辕北辙之嫌。

  文章分析,为何要尽量减少定向支持?不如以再贷款作简要分析。至少以下几方面是其弊端:

  第一,专项或定向流动性投放或再贷款方式并不透明,且容易发生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自从去年6月“钱荒”事件以来,加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加大央行与市场的沟通、积极引导市场预期便是决策层与市场达成的共识。而此次,央行专项贷款通过传言的方式对市场造成明显冲击,这与提高政策透明度的努力相违背。专项或定向流动性投放(或再贷款)显然缺乏透明度,增加了金融机构与央行的博弈空间,也容易导致金融机构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

  第二,行政色彩浓烈,与市场化改革的初衷相违背。毫无疑问,中国改革大方向已定,即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金融改革更不例外。从实践来看,决策层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也在加快,显示央行期待未来利率工具发挥更大作用。而专项或定向流动性投放(或再贷款)操作作为一种行政手段,应该逐步淡化,否则商业银行作为主体、利率作为资金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如何前行?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