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邓聿文:为什么习近平必须以强硬姿态反腐

http://www.CRNTT.com   2014-06-27 09:58:55  


  中评社北京6月27日讯/知名评论员邓聿文撰文《为什么习近平必须以强硬姿态反腐》指出, 思想混乱、道德沉沦、纪律松弛、信仰消失、制度虚无使得人们一切向权力和金钱看齐,这样的客观环境造就了亘古未有的惊人腐败,所谓乱世当用重典,不用重拳无疑已不足以遏制这股祸乱全社会的腐败势头。

  随着副国级的苏荣和身份微妙的令政策近期相继落马,江西、山西等省的腐败堡垒相继被攻破,此轮大规模反腐渐入“高潮”,同时提升了人们对反腐的预期。可以说,时至今日,已经少有人怀疑习近平和王岐山的反腐决心了。

  自邓小平以来,中共领导人对于“腐败亡党亡国”的论述不绝于耳,但真正把它上升到“亡党亡国”高度,从而将反腐作为一种战略,而非仅仅一种策略的,可能只有习近平。那么,习近平为什么要用这种霹雳手段强硬推进反腐?

  按照一般定义,腐败是对公权力的滥用,并因此损害国家或公众利益的行为。贪腐只是其中最为人所痛恨的一种。中国目前的腐败,除了具备腐败发生的一般特点外,也与中国处于社会转型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有关。在这个大转型、大变动时期,思想的混乱、道德的沉沦、纪律的松弛、信仰的消失、制度的虚无使得人们一切向权力和金钱看齐,金钱是社会真实的拜物教。每个人都用自己手中拥有的各种资源,包括权力、知识、关系、美色等交换金钱,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民腐败的环境。

  官员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实际主宰者,其拥有的各种资源比一般人要多得多,因此,在制度缺失和监督匮乏的情况下,也就非常容易把手中掌握的权力和资源变现为金钱。媒体曾以120个省部级腐败高官为样本,指出高官贪腐行为契合时代经济特征,与市场经济共生共长,呈多发趋势,并在此过程中进化为复杂的高级形态。何况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理论界还有一部分人鼓吹“腐败有理”或“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等论调,为官员的腐败扫清理论的障碍,使得官员腐败起来也“理直气壮”。

  这样的客观环境造就了亘古未有的惊人腐败——动辄一个小小的科长,贪腐金额就能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在一个副局级官员的家里,竟然搜出现金上亿。所谓乱世当用重典,不用重拳无疑已不足以遏制这股祸乱全社会的腐败势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