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八百汉字联络三国 重塑中华文化圈?

http://www.CRNTT.com   2014-12-08 12:40:27  


 
  后来和民族8世纪左右产生的万叶假名,朝鲜民族15世纪创造的训民正音都是民间对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一定规则之后,再由官方进行了明确的规范的结果。好处就是对汉字标注进行了面目全非的本土化,非常简单易懂,能够更生动地表达本民族的情感。但与汉字相比地位很低。日本的所谓“假名”与“真名”相对,朝鲜的训民正音也称“谚书”,与“真书”相对。真名、真书都是指中国汉字,朝鲜谚文甚至被贵族和士人称为“女文字”、“儿孩字”,认为使用这种文字会让本国堕为夷邦,所以都是在形成几百年之后,社会才开始接受本国的文字系统。即使是发展了这么多年,谚文仍然只能表示通俗的意思,抽象的书面语言仍然以汉语汉字作为基础(比如韩国国训“널리 인간 세계를 이롭게 하라”直译为“要有利于广大人类”,简写为홍익인간,就是对应汉字“弘益人间”)。 

训民正音 

  中国在明朝以后由满族掌权将近300年,之后又经历了战争和政治动荡,文字系统甚至是表述习惯逐渐与日朝的汉字系统产生了差距。即使在大规模简化汉字以前,日本的和造汉字,谚文当中的固有汉字也与中国汉字多有不同,大部分仍然能与繁体字相对应,少数属于字典当中的异体字或者古体字。比如真字在汉语中繁简同形,但韩国仍写作古体的“眞”。而且在二战之后,日本韩国强调本国文字的用意主要是为了扫除文盲,加快经济建设,加上政治上的考虑,(比如朝鲜已经立法完全禁绝了汉字的使用)汉字在东亚的影响逐渐衰退。 

  排斥汉字的好处是人为降低了语言的整体难度,坏处则如同是用汉语拼音完全替代了汉字。五四时期的汉字拉丁化运动就是一例,利弊不消多说。外界今天对汉字的态度,也是经过反覆斟酌才确定的。 

  日本从幕末开始就不断探讨汉字的地位甚至存废,二战结束后曾考虑过全面废止汉字,除了表面上的汉字数量庞大,难于处理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使用汉字是自绝于罗马字世界”,与当时日本脱亚入欧的思潮有相当的联系。但实际操作上发现如果废除汉字,由于无法分辨同音异义词,日本语会因此失去越来越多的表达方式和概念,变为表现力贫乏、非常幼稚的语言,学过汉字而能理解古典文学的精英阶层与无法理解汉字的庶民之间会形成文化隔阂,对文化发展有害无益。最终汉字不但没有被废,反而成为日本的传统精华受到热捧。 

  韩国也曾在二战后以谚文取代汉字,并禁止在官方场合使用,甚至有主张继续使用汉字的大学教授被迫辞职的事件。但是,1990年之后,主张汉字恢复的呼声逐渐高涨,1998年,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成立,领导人是朴正熙时代的陆军总参谋长李在田。该组织认为“汉字是东亚的通用文字,韩语应该和日本语一样使用汉字。规定必须在小学进行汉字的义务教育。” 2011年开始,韩国将把汉字重新列入中小学的课程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