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杨早:死亡面前什么才是“无比正确”?

http://www.CRNTT.com   2015-01-11 09:56:28  


  中评社北京1月11日讯/1月2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官网发表大字标题的评论,题为《上海外滩踩踏证明我院管理无比正确》,声称面对外滩踩踏这样的恶性事故,“关键是我们的社会舆论如何导向?我们的社会风气如何建设?我们的社会组织如何管理?我们的青年朋友如何对待洋节日?”

  此论一出,遭受舆论猛烈批评,指其漠视生命,利用死难事故进行公关,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的祭文更是直斥其非:“西北三流学院,泯灭天理人伦。抱残守拙自闭,厚颜无耻逞能。谢绝世界大同,号称保卫文明。同胞尸骨未寒,尔等是何居心?”

  在这件事上,舆论基本是一面倒。不过,一旦死的不是“同胞”,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1月7日,巴黎《查理周刊》遭受残酷杀戮,12人死亡,为法国40年来最惨重的袭击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法国的“911”。

  因此,中文舆论场呈现出了类似“911”之后的交锋场面。一方面,哀悼、谴责之声充斥新老媒体,虽然这次没人喊“今夜我们都是法国人”,但《查理周刊》与媒体同行举起的“我是查理”被很多人效仿;另一方面,追问“原因是什么”的声音不绝于耳,诸多讨论文字中,一个结论渐渐浮现:哦,他们(《查理周刊》,西方媒体,西方国家)原来是咎由自取。

  观察者网特约“旅法学者宋鲁郑”的评论很有代表性:

  “不管怎样,从后果来看,西方这样的新闻自由不但无助于解决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相反会激化。毕竟,不同的族群,其价值观和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如果用一个族群的标准去衡量另一个,其冲突不可避免。更何况,难道新闻自由也包括冒犯他人信仰的自由吗?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没有这样的新闻自由,实是各民族之幸。”

  这种言论颇有代表性。在我见到的不少朋友圈简短评论,更能直接地反映说者的情绪:“怎么就不长点记性呢?”“你可以不信仰,但应该有起码的尊重!”“西方人不该漠视伊斯兰的价值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