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中评智库:民进党推“转型正义” 社会更对立 | |
http://www.CRNTT.com 2017-05-31 00:04:41 |
2、民进党与李登辉曾经的共谋关系损害了转型正义的道德性。一直占领转型正义话语权高地的民进党,“其权力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旧有威权体制的支撑”。绿营学者陈芳明指出,事实上,民进党内部在1990年代曾经酿造了一股明显易见的“李登辉情结”,民进党与李登辉合作,李登辉与威权体制合作,加害者、解放者、改革者之间的权力与利益,有太多重迭之处。绿色执政本来就不是以革命起家,就不能把自己塑造成革命者的角色。既然没有透过革命的手段,而是依赖选票的民主程序获得执政,民进党对于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就必须概括承受。同时他亦批判民进党在看历史时,“往往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做偏颇的诠释。对民进党来说,凡是改革都属于绿色执政,凡是反动都属于蓝色时期。这种历史态度,不仅没有带来更多的和平,反而为台湾社会创造更多分裂。”“绿色执政似乎已培养出一种脾性,习惯于把政治责任推诿给过去的威权体制,或是指控现在的在野党;应该创造社会和平的能力,它至今却还没有展现出来。”“既要掌握最高权力,又要规避政治责任:这样的姿态,不要说没有立场赢得全民信任,即使是谈论转型正义也完全丧失资格。”⑪ 3、认同分裂导致社会对转型正义共识不足。正如台湾学者吴乃德所说,“追求历史正义经常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它牵涉到对社会记忆的重塑。而“对社会记忆的解释,经常植根于政治、社会、文化团体和利益之间冲突,想要重建一个所有团体(不论是种族的、族群的、和阶级的)都可以接受的社会记忆并不容易。不同的团体,经常赋予历史记忆不同的面向、甚至不同的解释;有时候甚至要共享相同的纪念仪式都不可能。”“由于不同的历史经验,台湾的不同族群,对国民党的威权体制也有不同评价和感情反应。外省籍的民众由于抗日战争、中国内战、以及移居台湾的经验,对国民党有深厚的历史感情。而本省籍的民众对国民党统治经验的记忆,则是二二八事件的屠杀和白色恐怖。两个族群对威权统治的历史记忆,似乎很难相容。”⑫ 4、政治人物的操弄让转型正义失去正当性。政治人物始终是现实的,其“最高理想”不是正义,而是权力,这点在台湾尤甚,如陈水扁在第一任期对转型正义冷漠视之,在第二任期遭遇贪腐弊案时忽然祭出“转型正义”,制造族群对立,以转移民众对其不满。江宜桦在反省台湾转型正义时就指出,“每当二二八来临之际,总会有人以转型正义为名举办政治动员意味浓厚的大型活动,藉此为特定政党人物造势。如果这个时间点正好与选举日期接近,则辅选的味道更是浓厚。”“更有甚者,原本在转型正义的论述中,民主化之后的新政府应该是清廉的、公义的,如此它才有充分的正当性去改革过去不义的制度、追究专制的统治集团。然而台湾何其不幸,政党轮替之后的新政府领导人在不到几年之内,已禁不起权力诱惑的考验,沦落为贪腐无能的代名词,甚至还毫无羞耻的辩解自己的犯行,说是转型正义尚未实现的缘故。如此滥用转型正义的结果,使现存政府大幅丧失追究过去政权不义行为的正当性,也使转型正义的伸张,蒙上了一层令人无法释怀的阴影。”⑬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