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深度专访:王英津析陈明通钥匙

http://www.CRNTT.com   2018-03-27 00:18:04  


 
  该架构把“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列,认为“所谓现状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一九四九年起并存于世,双方政府已从‘交战政府’转为‘分治政府’”。整个论述都在凸显两岸的现状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立、分治、互不隶属。该架构强调“维持现状”,而“现状”就是两岸当局从“交战的政府”变成“分治的政府”,其实质是维持台湾“事实独立”的局面。
或许在台湾有些人士看来,蔡当局从不接受“一中”到接受一个虚体“一中”,已经可以算是一个进步,但在大陆看来,这实际上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旨在以仅接受近乎虚体“一中”的低廉代价换取大陆对“中华民国”的承认。对此,大陆不会接受。况且,“大一中架构”也不符合“中华民国宪法”,因为从“中华民国宪法”并不能推导出“大一中架构”,这与陈主委所说的站在“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的立场来处理两岸事务是矛盾的。所以,我觉得陈主委公开沿用“大一中架构”处理两岸关系的可能性不大,充其量里面蕴含着该架构的某些思路性东西而已。

  中评社:您如何评价陈明通主委一上任就重申要站在“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立场基础上处理两岸事务?

  王英津:陈主委提出以“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打开两岸僵局、互设办事机构等主张,其中不乏有许多与大陆相向而行的积极元素,这是大陆方面所乐见的。所以,尽管目前陈主委的论述尚不足以作为支撑民共两党对话的政治基础,但毕竟朝着正确方向释放了信号,这对于接下来两岸共同探索缓和或化解两岸关系僵局的办法,具有积极意义。

  不过我认为,建构两岸双方都满意的论述并成功化解两岸僵局的难度非常大。除了我在上面分析的原因之外,还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当下中美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朝野要求遏制中国的呼声不断高涨,美国打台湾牌的力度会增大,这使得两岸关系发展不单单由两岸所决定,会更多地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二是民共之间缺乏互信。长期以来,民进党一直搞“台独”,使得大陆对民进党一直不放心,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回顾马英九时期,两岸之间的很多论述并非十分清晰,但之所以并没有影响两岸互动,就是因为国共之间有互信基础,而民共之间想要在短期内达到这一步非常困难。

  中评社:针对陈明通主委提出的主张和论述,您认为大陆方面接下来该怎么做?

  王英津:首先,建议蔡当局停止一切“台独”活动,是与大陆正常互动的关键一步。即便不能通过论述建构打开民共互动的大门,但若蔡当局在行动上中止“台独”活动,无疑也向大陆做出了一个积极姿态;相反,若一方面提出软化两岸关系的论述,另一方面又“暗度陈仓”、继续从事“台独”活动,那么大陆方面也决不会被所谓的“软化论述”迷惑。对于大陆来说,应坚决防止蔡英文当局借着软化两岸关系的论述,在稳住大陆的情况下继续偷渡“台独”。我认为,大陆对蔡当局的两岸关系论述,还是要“听其言”、“观其行”。在蔡英文的“言”一时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大陆主要应该观察她的“行”。能否用实际行动向大陆表明其不从事“台独”,对于缓和两岸关系至关重要。

  其次,两岸也可以通过民间管道就相关细节问题展开适当沟通。积极努力是一回事,能否达成一致则是另一回事。目前大陆国台办和台湾陆委会都刚刚更换了新的负责人,希望两岸以此为契机,努力探寻打开两岸僵局的新思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