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台湾若有新一轮“宪改”如何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18-07-26 00:07:16  


 
  (三)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完善的提案

  台湾地区以往的“修宪”主要集中在政府体制方面,关于基本权利的规定主要通过“司法院大法官”通过司法解释进行阐释。近年来,从民进党关于“修宪”的提案看,民进党试图推动公民基本权利方面的“修宪”。为迎合选民的需求,民进党提议将环境权、健康权、迁徙自由纳入“宪法”,并特别将财产权单独列出来,强调了“国家”对财产权的保障。另一方面,民进党还提议不再使用山地原住民和平原原住民这一“带有殖民统治色彩”的区分,“台独”分子将原住民称为台湾“自然主权”的拥有者,将“原住民自治”视为台湾历史的起点,将原住民“入宪”作为对“台湾本土意识”的肯定,以图割裂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历史联系,从源头上否认一个中国原则。⑩民进党成立之时,价值取向就集中在“清廉”、“民主”、“本土”三个方面,在2000年政党轮替后,“民主”、“清廉”难以再作为政治动员的筹码,民进党的主流价值论述核心开始转变为“本土”诉求。并在其频繁的政治活动中将“本土”逐渐演变为“台独”的外在形式。本土化目标以排除大陆13亿人民对台湾的主权为基本前提,并以“公投”的形式实现台湾独立。⑪因此,民进党提起这一议案的目的既在于拉拢原住民为自己提供政治支持,也在于为虚构所谓“台湾国族”打造基础。原住民是最早在台湾居住的族群,本土意识更强,执政后的民进党意图通过采取“原民正义”这一政策改造原住民的“国族认同”。此外,民进党预见自己一味进行改变两岸定位和政治架构的“修宪”会遇到较大的阻力,于是同时着力推动一些细微的修改,例如,提出将动物保护的“概念”纳入宪法之中,意图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宪法”修改的目的。

  “降低公民行使选举权年龄的下限”是获得较大支持率的提案,各党派都表态支持将公民行使选举权的年龄起点从二十周岁下调至十八周岁,表面上,这看起来是一个低强度的改变,不会对两岸关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其蕴含的意义仍然不容小觑。一方面,因为第七次“修宪”已将“宪法”修正案的复决权交给“全民公投”,所以一旦台湾地区再次对“宪法”修改,就意味着台湾人民通过“公投”实现了“修宪”。另一方面,当代台湾地区青年群体自幼即受到祖国割裂开来的文化教育,成为所谓“天然支持台独”的一代,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激进“台独”的主张者。降低选举年龄门槛,可能导致更多没有独立判断能力、未经世事的较为激进的青年在岛内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引发一些不理智、不成熟的伤害两岸人民情感的事件,这也是我们需要应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除上述议题外,岛内各党派还提出了一些限于文字修正层面的议案,与两岸关系和台湾人民利益基本上没有实质关联,故本文不再赘述。

  三、“宪改”议题通过的可能性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修改宪法应当是在宪法原来的基础上改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条文,如果触及了宪法的根本精神和原则,就是对宪法的破坏。⑫如今民进党再度执政,很有可能利用台湾人民合理的“宪政改革”诉求,将自身的“台独”思想掺杂其中,把“宪政改革”纳入“修宪台独”的轨道。⑬动机并不纯正的“修宪”提案一旦通过,不仅是对1946年“宪法”的再度破弃,也是对两岸关系、两岸人民利益的伤害。基于对两岸关系现状与台湾地区政治动向的认知,我们对台湾地区“修宪”提案通过可能性做出如下判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