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 |
深度专访:刘景松论澳门发展与前景 | |
http://www.CRNTT.com 2019-12-12 00:03:09 |
然而,长期以来,澳门文学难于进入史家的视野。在数量庞大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中,关于澳门文学的论述非常之少。这其中尽管有无知和偏见的因素,但澳门文学缺少厚重的作家作品,也是事实。19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回归”因素使然,澳门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内地学界对澳门文化、澳门文学的探索和研究,也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热潮。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澳门文学创作进入了勃发期,澳门文学研究也进入自觉期和收获期。创作的活跃与批评的兴起,以及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单篇论文、文学史专著和文学史教材的接连推出,合力奏响了澳门文学创作与研究阔步前行的时代旋律。当前,澳门文学气氛日趋浓烈,澳门文学走向自觉的脚步亦日趋稳健,有必要对澳门文学史进行更全面的阐述,在澳门作家作品中开掘和发现厚重性甚至经典价值。惟其如此,才有助于为澳门文学在百年中国新文学版图中的应有定位提供参照。 粤澳关系向来密切,由于特殊历史原因,两地分途发展,并形成了各自的风貌品相和特点优势。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业缘等优势,携手建构文艺互动机制,从而推进两地文艺事业的发展。 在建构文艺互动机制及运作过程中,应避免因为制度差异,彼此之间的定位、分工与协作关系等出现问题,对合作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我有以下建议:一是要根据合作机制的具体实施效果,定期评估各机制的成效与不足,形成书面报告,将报告内容及时刊登于两地主流媒体,让民众知情,接受民众监督;二是优化会议机制,吸纳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建言献策,使得相关机制日渐完善,释放出更大活力;三是邀请民间社团参与,借鉴民间社团的经验、号召力和影响力,以协办、承办的形式参与粤澳两地的文艺合作事务;四是问效于民、问计于民、问道于民,集聚智力源,形成新机制。可由粤澳两地政府共同出资设置专项基金,加大资助民间社团智库建设的力度,使之更好地为合作机制提供智力支持和智囊服务。 建构粤澳文艺互动机制,可以与挖掘大湾区文化内涵,培育文化新优势,树立大湾区文化形象的战略有机结合,着手推出可操作性强的富有现实意义的措施。我提出两点想法:第一,探讨创建“大湾区论坛”,彰显团结奋进精神。论坛主题以文艺唱主调,活动周期采用月办或季度形式为主,在粤澳两地轮流举行,广邀论坛所在地文化界名家新锐和境外懂行人士参与。两地主管部门积极跟进提供协助,如安排论坛节目在电视黄金时段播放,使之成为南中国家喻户晓的综艺类品牌节目。 第二,设立高规格具国际影响力的“大湾区文学奖”,进一步凸显大湾区文化底蕴与活力。通过广泛深入的文学交流合作以及文化的融汇创新,增强凝聚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时,激励粤港澳作家深入挖掘大湾区文化内蕴,讲好大湾区故事和中国故事,以文学连接感情,以文化凝聚认同,以交流聚合力量,以发展推动共建,提升大湾区的城市品位和魅力,努力创造大湾区城市群经济文化齐飞并进的新局面。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